[发明专利]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96140.9 申请日: 2015-11-18
公开(公告)号: CN105248446A 公开(公告)日: 2016-01-20
发明(设计)人: 马艳;姜伟丽;任相亮;彭军;马小艳;马亚杰;胡红岩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51/00 分类号: A01N51/00;A01P7/04;A01N43/90
代理公司: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代理人: 王文君
地址: 455004 河***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增效 杀虫剂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棉花(GossypiumhirstumL.)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棉花也是害虫发生种类较多、遭受害虫为害较重的作物之一,我国已知棉花害虫有30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30多种,常年造成棉花减产15%~20%。20世纪90年代,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暴发为害,每年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棉铃虫的大爆发给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规模应用带来机遇,1997年我国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到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390万hm2,占我国棉花面积的71.5%。随着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使棉铃虫的为害得到很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转基因棉的种植,使得传统用药方式发生改变,棉田害虫种群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一些刺吸式害虫如棉蚜(AphisgossypiiG.)、棉叶螨(TetranychuscinnatarinusB.)、棉盲蝽等其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发生及危害日益加重,同时棉铃虫对Bt的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EmamectinBenzoate)是以土壤微生物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物阿维菌素B1为母体化合物,进行衍生、优化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同阿维菌素相比,其活性提高了100~200倍,毒性降低2~3数量级,具有广谱、无残留、高选择的特性,是生物源类无公害农药,广泛应用于蔬菜、棉花等经济作物防治害虫。其作用机理通过抑制害虫运动神经内的氨基丁酸传递使害虫几小时内迅速麻痹、拒食、缓慢或不动,且在24~48h内死亡。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触杀作用,在常规剂量范围内对有益昆虫及天敌、人、畜安全,可与大部分农药混用。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等优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活性,主要用于防治田间的刺吸式害虫,如粉虱、蚜虫、飞虱等。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出吡虫啉,从1996年以来吡虫啉产量一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应用广泛。由于长期而频繁的单一使用,害虫对其抗药性上升明显,尤其是近年来害虫对吡虫啉抗性的报道逐渐增多。研究发现,在2004年德州地区棉蚜已对吡虫啉产生了77倍的抗性,聊城地区棉蚜种群抗性为80倍,菏泽地区和滨州地区的棉蚜种群抗性则已分别高达96和97倍,河北省各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均达到了中至高抗水平。Q型烟粉虱对吡虫啉也产生了很高的抗性,部分地区甚至已经提出暂停吡虫啉防治烟粉虱的警告,给吡虫啉防治此类害虫的田间使用寿命敲响了警钟。

为了克服棉田害虫对吡虫啉较高的抗药性,尤其是棉蚜的抗药性,同时为了延长价格低廉的吡虫啉的使用寿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田间杀虫药剂的使用量。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甲维盐和吡虫啉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甲维盐与吡虫啉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在棉田上用于防治多种害虫,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农药单剂使用的不足,扩大杀虫谱,减小抗药性,提高综合防治效益,提供一种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化学防治杀虫剂。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为甲维盐和吡虫啉,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5%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5:4.5~1.5:3.5;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5:8.5~1.5:7.5。

优选地,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5%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1.5:3.5;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5:8.5~1.5:7.5。

更优选地,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5:8.5~1.5:7.5。

最优选地,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5:8.5、1.0:8.0或1.5:7.5。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是乳油、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等。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杀虫剂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作物害虫中的应用。所述害虫包括但不限于棉蚜、棉铃虫和盲蝽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61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