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电解质复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00143.5 申请日: 2015-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5343891A 公开(公告)日: 2016-02-24
发明(设计)人: 牟顺德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47/48 分类号: A61K47/48;A61K45/00;A61P29/00;A61P7/02;A61K31/726;A61L33/10
代理公司: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范晴
地址: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解质 复合物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电解质复合物。

背景技术

聚电解质复合物(PEC)由于静电相互作用,结构上耦合不同的正、负电砌块而形成的复合物,已被广泛研究。其最有吸引力的是用它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配方,这可以是简单的药物载体系统或药物靶向系统。

药物缓释剂以注射形式或植入固体形式进入人体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时,所面临的挑战是药物的载体与人体的血液或体液不相容的情况。身体对外来物质的反应可能是具攻击性的,如果配方是使用在血液中,可能导致血栓(血凝块)的形成;在其他组织则可能会有炎症反应。具药物释放作用的药物缓释剂或药械结合医疗器械以注射形式或植入固体形式进入人体,人体对这些外来物的生物反应是一样的,药物释放系统或药械结合器械的功能往往因这些生物本身反应而效力减低或失效。

将多种药物纳入一个药物传递系统的策略已经经过广泛探索,其目的是要有多个药物同时递送释放出来,使每一种药物都有发挥自己的功效。这种方法的例子在文献中较多,如加肝素的抗再狭窄药物涂层支架;或结合糖皮质激素与透明质酸在眼科中的应用。

一种药物递送组合物,通常包括:聚合物和一种或多个药物,和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分散在聚合物中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可调节从聚合物释放的药物。具有生物活性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包括聚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组件,其中聚电解质和/或相反带电组分都具体生物活性。本专利发明教的是如何制作由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季氨前药和糖胺聚糖(GAG)组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PEC)。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是一组多元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用于炎症治疗。大多数非甾体类抗炎药都是易迅速吸收的有机酸且易与蛋白质结合。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环氧合酶(COX)。前列腺素在全身,以及局部炎症反应都发挥重要作用。而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常产生较多的副作用,使许多患者易患消化性溃疡。未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由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非甾体抗炎药的羧基转化为非甾体抗炎药的季铵衍生物,非甾体抗炎药的季铵衍生物是带正电荷的阳离子;且将该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季铵衍生物与糖胺聚糖(GAG)结合,制备成聚电解质复合物(PEC),该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同时具有抗炎性及抗血栓性;本发明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可以用在药物缓释剂的配方中,此外,该聚电解质复合物可以涂覆在医疗器械的表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聚电解质复合物(PEC),其化学式表示如下:由非甾体抗炎药的季铵衍生物与糖胺聚糖(GAG)结合制备得到,

RC(O)O-间隔键-N+R1R2R3X-

i)RC(O)是具酰基或羧基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ii)间隔键是烷基键,

iii)间隔键数为1~18的整数,

iv)R1为烷基CnH2n+1,且n为1~12的整数,

v)R2为烷基CnH2n+1,且n为1~12的整数,

vi)R3为烷基CnH2n+1或苄基,且n为1~12的整数,

vii)X-为糖胺聚糖(GAGs)。

本发明优选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选自(A)水杨酸类:(B)乙酸类,(C)丙酸类,(D)灭酸类,E)吲哚类。

本发明优选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选自:水杨酸,阿司匹林,水杨酰胺氧乙酸,水杨酸水杨酸酯,吲哚美辛,托美汀,双氯灭痛钠,依托度酸,三苯唑酸;芬氯酸(Fenclofenac),阿氯芬酸(Alclofenac),氯苯酰二甲基吡咯乙酸,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非诺洛芬,舒洛芬,氟比洛芬,酮咯酸,卡洛芬,奥沙普秦,酮洛芬,氟诺洛芬,吡咯洛,普拉洛芬,吲哚洛芬,甲灭酸,甲氯灭酸,氮氟灭酸,氨基苯酰基苯乙酸,溴芬酸,丙磺舒,环氯茚酸,氨甲叶酸。

本发明优选的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选自水杨酸,阿司匹林,水杨酰胺氧乙酸,水杨酸水杨酸酯,布洛芬,萘普生,酮洛芬,非诺洛芬,舒洛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桓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01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