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膜富集-近红外光谱的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0258.4 | 申请日: | 2015-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3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祝庆茹;张彩霞;卞希慧;魏俊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9 | 分类号: | G01N21/49;G01N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富集 红外 光谱 水中 多种 重金属 离子 同时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检测领域的无损分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膜富集-近红外光谱的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同时测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重工业的发展使得国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资源消耗制造型企业,并且许多重金属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以各种形式排放到河流、湖泊、海洋及土壤中,由于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因此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环境中的重金属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浓度增高,最后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状况和各种生物的生存条件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控,提高重金属污染的检测技术水平对保障人类的健康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已建立多种重金属检测方法。如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荧光光谱法等。原子发射光谱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确度高,并且测定范围广,但是设备及操作费用较高,样品一般需预处理转化为溶液。ICP-MS法检出限极低,线性范围较宽并且谱图简单,能够对多元素进行快速分析。但也存在易出现基体和质谱干扰,试样前处理时易引入污染,仪器记忆效应较严重,仪器价格昂贵等缺点。原子吸收光谱法选择性强、测定快速简便并且灵敏度高。然而,该方法不能同时对多元素进行分析,对难溶元素的测定灵敏度不高,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还需进一步地消除干扰。原子荧光法的检出限低于原子吸收法,干扰少且谱线简单,线性范围较宽,不过其应用元素有限。上述方法虽然都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较高的准确性,但仪器体积大、昂贵、费时,往往还需要气体钢瓶等附属设备,在应用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廉价、简单的分析手段,具有精度高、无污染、样品不需预处理,且可无损快速的对待测样品进行多个组分测定等优点。但是近红外光谱信号较弱,谱峰重叠严重,需要借助化学计量学才可以完成定性定量分析。近红外的另一个缺点是灵敏度低,因此有必要在近红外光谱检测前建立有效的预富集方法,以提高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灵敏度。
本项目利用新型膜富集技术,选取合适的膜材料对重金属离子进行高效富集,对浓缩在膜上的组分不经洗脱直接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检测,实现水溶液中多种痕量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准确定量,为膜富集-近红外漫反射分析技术在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的合理运用提供新方法和新理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膜富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提高分析灵敏度,实现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同时测定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几种常见的重金属离子作为研究对象。
2)考察不同络合剂的络合效果以及在膜上富集后的光谱强度。
3)通过过滤的方式实现在混合纤维素滤膜上的定量富集。
4)对金属离子富集后的滤膜直接进行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测量。
5)借助化学计量法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本发明中采用近红外光谱仪器测试样品,而且无需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将测得的光谱进行分析,采用化学计量法可以快速、简便、准确的同时测定水中多种重金属离子。
附图说明
图1为PLS模型对Cu2+(a)、Co2+(b)、Ni2+(c)、Cr3+(d)预测浓度与配置浓度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实施例所表示的范围。
实施例:
1)选定Cu2+、Co2+、Ni2+、Cr3+的硝酸盐为研究对象,配置模拟环境水样品,采用D-最优化设计,得到50个浓度范围分别为0.0062~0.7512mgL-1、0.1001~0.7708mgL-1、0.0800~0.8521mgL-1、0.0504~0.7412mgL-1的硝酸铜、硝酸钴、硝酸镍、硝酸铬的混合样品溶液。
2)考察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二甲酚橙(XO)、双硫腙(Dz)三种络合剂的络合效果以及在膜上的富集后的光谱强度,最终选择二甲酚橙(XO)作为被测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剂,在最佳条件下,与金属离子络合后,形成有色疏水络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02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