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换向器压制模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0510.1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吉峰;许刚位;曾兵;温和志;伍小军;王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6 | 分类号: | H01R43/0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19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换向器 压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专用于连接电导体的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向器压制模。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3457135A公开了一种换向器压制模具,包括上模板、中模板、下模板和下压头,所述下压头设于下模板上,所述中模板上设有与下压头对应的模孔,所述下模板上设有定位销,所述中模板上设有与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所述上模板的下底面上设有压料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模板上设有与压料块匹配的腔体,所述压料块正对腔体,所述腔体与模孔连通。
上述的模具在加工换向器时,对换向器中的换向片没有定位,容易使换向器的压制过程中移位,换向片易偏斜造成换向片在换向器中等分性差,影响统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定位准确、稳定性好的换向器压制模。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换向器压制模,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板,所述成型板上开设有底孔,在底孔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沿成型板的表面凹陷形成;
定位柱,若干个定位柱按角度等分固连在定位平台上,定位柱环绕的轴线与底孔的轴线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换向器压制模中,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定位柱的顶面朝向底孔的轴线方向,底孔的轴线与定位柱的中心面重合。
在上述的一种换向器压制模中,在定位柱的顶部的四周边上开设有圆倒角。
在上述的一种换向器压制模中,所述定位柱的高度小于定位平台到成型板的上表面的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定位柱能有效阻止换向片在压制时的位移,杜绝了换向片的偏斜,保证了换向片的圆周等分分布,提高了换向器的一致性。
2、定位柱均匀分布嵌入换向片,使换向片按圆周等分分布,位置确定,定位效果好。
3、定位柱顶部设置圆倒角,方便换向片嵌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型板;11、底孔;12、定位平台;2、换向片;3、定位柱;31、圆倒角;32、顶面;33、底面;34、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换向器压制模,包括:成型板1和定位柱3,在成型板1上开设有底孔11,在底孔11的一端开设有定位平台12,定位平台12沿成型板1的表面凹陷形成,即在成型板1上开设台阶状的底孔11和定位平台12,若干个定位柱3按角度等分固连在定位平台12上,定位柱3环绕的轴线与底孔11的轴线重合。定位柱3将定位平台12角度等分,因此,在每个相邻的两定位柱3的角度相同,换向片2在压机的作用下压入到压制模的成型板1时,定位柱3嵌入到换向片2上,通过定位柱3的等分原理控制相邻换向片2之间的间距,能有效的阻止换向片2的位移,杜绝了换向片2的偏斜,保证了换向片2的圆周等分分布,提高了换向器的一致性。
定位柱3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定位柱3的顶面32朝向底孔11的轴线方向,底孔11的轴线与定位柱3的中心面重合,两对称的腰面34与相邻的定位柱3的腰面34形成等间距,便于控制换向片2的位置。即顶面32朝向内侧,底面33朝向外侧,与换向片2配合时起到导向和限定的作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定位柱3设置成梯形截面能使换向片2与定位柱3的连接更精密,摆动小。
在定位柱3的顶部的四周边上开设有圆倒角31。设置圆倒角31便于换向片2嵌入时,能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定位到位,重复性好,一致性高。
定位柱3的高度小于定位平台12到成型板1的表面的距离。定位柱3能限定换向片2的偏移,定位柱3高度小于定位平台12的高度,使定位柱3不会凸出成型板1表面,又能使换向片2限定准确,准确度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瑞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05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