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0948.X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6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317 | 分类号: | A61B1/317;A61B17/00;A61B1/018;A6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景 脊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微创手术辅助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脊柱微创手术的内镜有多种,包括椎间盘镜、椎间孔镜、腹腔镜、胸腔镜等。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它们工作时都要先建立工作通道。具体来说,包括单独圆筒形(内镜、吸引器、钳子等器械从一个通道经过),或多孔圆锥形(内镜、吸引器、钳子等器械从相应的通道经过),把皮肤、肌肉等软组织挡开。然后,置入内镜并经通过工作通道的管腔采用各种器械完成不同的技术操作,如髓核摘除、单纯减压等。
进行这些相对简单的内镜手术时,所采用的器械较为细小,镜下观察不会出现明显的视野死角,术者也会感觉得心应手。但如开展更为复杂的脊柱手术如镜下脊柱内固定,由于脊柱内固定器如融合器、钢板、椎弓根等通常都有较大的体积或者较长伸出工作通道之外,现有的内镜工作通道则会显得力不从心。
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融合器、钢板、椎弓根等会阻挡内镜的观察而出现明显的视野死角,术者感觉压力很大,内镜下无法观察内固定器背面的情况,难以判断是否挤压神经等重要组织,既增加操作难度也给镜下脊柱内固定手术带来很大的风险。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包括有扩张筒,所述扩张筒上安装有内镜支撑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筒内设置有内镜与器械通过孔,所述扩张筒的下方设置有抵制组件,所述扩张筒的上方设置有软组织牵开片,所述内镜支撑柱的尾部设置有若干固定孔,所述内镜支撑柱上连接有多功能片组件,所述内镜支撑柱2上设置有辅助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若干固定孔包括左内镜固定孔、右内镜固定孔及后内镜固定孔。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左内镜固定孔、右内镜固定孔及后内镜固定孔为矩形孔、椭圆形孔、为梯形孔中的一种或是多种组合。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多功能片组件包括有设置在内镜支撑柱上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嵌设有多功能片。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抵制组件,包括有分布在扩张筒底部的钢板槽,所述钢板槽内设置有钢板。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辅助固定组件,包括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快上设置有连接孔与装置通孔,所述连接孔与内镜支撑柱相连。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分布有定位孔,所述固定孔内连接有固定螺钉,所述定位孔内壁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对应的固定螺纹。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其中,所述扩张筒为倒圆台,所述圆台顶部的直径大于圆台底部的直径。
借由上述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可采用单内镜的构造,实现在内镜支撑柱尾部的内镜固定孔内自如切换,可以分时看到内固定器的左、右侧面甚至扩张筒外的部份(如钢板),实现无死角的全景观察。
2、可采用双内镜构造,能够实时对器械全景观察,消除观察死角并能实现3D立体观察效果。
3、根据不同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多功能片除可将神经牵开外,还具有将钢板压紧、融合器隔开的作用。
4、依托于钢板的尊在,有利于颈椎手术钢板内固定操作,融合器分隔便于腰椎手术从单侧入路置入双枚融合器,减少手术创伤。
5、通用性好,不仅适合在内镜下操作使用,也适合机器人操作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一种全景式脊柱内镜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扩张筒2内镜支撑柱
3内镜4器械通过孔
5钢板槽6软组织牵开片
7左内镜固定孔8右内镜固定孔
9后内镜固定孔10多功能片
11固定槽12固定螺纹孔
13固定螺钉14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点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09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中医脉诊系统
- 下一篇:自助式洁牙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