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双恒温热台调控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晶型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01538.7 申请日: 2015-11-19
公开(公告)号: CN105295197B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杨斌;邓艳丽;夏茹;钱家盛;郑争志;陈鹏;苗继斌;曹明;张露露;陆华阳;胡磊;石优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大学
主分类号: C08L23/12 分类号: C08L23/12;C08L23/16
代理公司: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代理人: 何梅生,卢敏
地址: 230601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用 恒温 调控 ipp epdm 橡塑共混 材料 中晶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调节结晶温度控制材料中晶型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双恒温热台调控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晶型的方法。

技术背景

聚丙烯(PP)是世界四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拉伸强度高、化学性质稳定好、易于成型加工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食品包装等领域。聚丙烯包括等规聚丙烯(iPP)、间规聚丙烯(sPP)和无规聚丙烯(aPP)三种类型,产量最大且最常用的是iPP。然而,iPP存在低温脆性差、制品收缩率较高等缺点,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为改善iPP的韧性,通常采用添加橡胶或弹性体进行增韧改性,以橡胶或弹性体作为分散相,引发iPP基体屈服、产生剪切变形和银纹从而达到吸收能量的目的。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三元乙丙橡胶(EPDM)增韧iPP,作为界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的材料,可以兼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目前,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结构件(如:保险杠、仪表盘、方向盘等)以及电线电缆、家用电器等领域。

iPP为结晶性聚合物,其晶体类型包括α、β、γ、δ和拟六方等五种,目前已商品化的iPP主要为α晶型(其抗冲韧性很差),其它晶型中β晶型尺寸较小,在受外力时易诱发生成微纤或银纹,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因此,通过提高iPP中β晶型含量已成为iPP材料增韧的有效途径。然而,β晶型在热力学上属于准稳定的,并且在动力学上不易形成,需通过特殊条件或工艺获得。例如:合适的熔融及结晶温度、温度梯度、剪切取向、添加成核剂等。专利ZL102174227A报道了一种以N,N'-二环己基-2,6-萘二甲酰胺(DCNDCA)作为iPP成核剂,使iPP在20~155℃条件下进行结晶,实现对α、β晶含量的控制。专利ZL102408627通过在平行板流变仪上精确调控自成核温度,制备具有不同晶型结构的聚丙烯,该方法对仪器设备精度要求高,且操作相对复杂。有文献报道(Colloid Polymer and Science,2009,287:1237-1242),以稀土类β成核剂WBG-II作为成核剂,通过改变温度梯度场诱导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的晶体结构,发现随样品厚度的增加β晶含量逐渐增加,然而该方法所获得的β晶含量非常低。近期国内有研究报道(工程塑料应用,2015,43:101-104),在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添加适量β成核剂时,能够实现弹性体、β晶体的协同增韧,使共混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显著提高。然而需要指出的是,β晶型的强度低于α晶型,在提高材料韧性的同时还要考虑材料强度的变化,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对α晶型与β晶型的比例进行选择性调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等规聚丙烯(iPP)晶型可调控方面遇到的困难,采用双恒温热台实现对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晶型的调控。

本发明采用双恒温热台调控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晶型的方法,其特点在于:

所述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的各组分按质量份的配比为:iPP 60~90质量份,EPDM 10~40质量份,硫化助剂0~4质量份,β成核剂0~1质量份;

采用双恒温热台调控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晶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将β成核剂、iPP、EPDM和硫化助剂在溶剂中于室温下超声混合分散30min,然后蒸干溶剂获得初混物;

(二)将所述初混物加入哈克转矩流变仪中熔融共混,取出熔融混合物后置于恒温热台上在180~220℃将混合物再次熔融,最后将完全熔融的混合物转移到另一台恒温热台上于90~160℃的温度范围等温结晶20~30min,之后将样品快速冷却至室温,即获得不同β晶含量的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

本发明采用双恒温热台调控iPP-EPDM橡塑共混材料中晶型的方法,其特点也在于:所述iPP熔融指数为1~100g/10min。

所述硫化助剂是由硫化剂和硫化促进剂按质量比1~5:1混合构成,所述硫化剂为硫磺、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所述硫化促进剂为氧化镁、氧化锌、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苯并噻唑、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中的一种。

所述β成核剂为庚二酸盐、辛二酸盐、成核剂TMB-4、成核剂TMB-5、成核剂NT-C、成核剂NA-BW、成核剂WBG和成核剂WBGII中的一种。

步骤(一)中的所述溶剂为丙酮、乙醇、二甲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大学,未经安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15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