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海水循环养殖系统的电催化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2254.X | 申请日: | 2015-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6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裴丹;徐琳;周莹;吴旭;李诚成;周伟强;吴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丹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67 | 分类号: | C02F1/467;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方为强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水 循环 养殖 系统 电催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循环海水养鱼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海水循环养殖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养殖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其中对养殖危害最大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是该技术成功运行的关键。在日常生产管理中,投饵行为及鱼类排泄物对养鱼池中氨氮、COD和SS浓度影响显著,而对亚硝酸盐氮浓度影响较小。
海水循环养殖技术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及饲料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是当今世界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发达国家早已兴起发展,进展很快。
我国过去许多国家开发项目虽有引进,但因其高昂的设备价格和运行成本难以普遍推广使用,同时其不适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因而难以普及。国内对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亦进行了很多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但由于受系统设计基本采用污水处理设计理念的局限、受采用现行工业通用泵、阀、过滤、增氧、杀菌、检测、自控等设备的制约,且设备的耐用性、耐腐蚀性、检测仪器的可靠性、全系统的配套性、易操作性、易维护性也存在着不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国内在开展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上,虽然投入了可观的人力、财力,却因设施和设备的价格、能耗、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同时水处理效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养殖水标准,至今无法推广应用。
在海水循环养殖的废水物理处理技术中,特别是沉淀、过滤和泡沫分离等技术,这些物理处理设施具有造价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缺点是只能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不能去除溶解性污染物,特别是不能除去对鱼类等养殖对象有强毒性的氨氮。
在海水循环养殖的废水化学处理技术中,氧化技术较多应用于海水集约化养殖废水处理,由于臭氧具有氧化能力强,处理后的水体中溶解氧含量高,能快速分解水体中有机质和还原性无机质,杀灭水体中的病毒、细菌和微藻,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臭氧氧化技术处理成本很高,且残留的臭氧对养殖对象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
海水循环养殖的废水生化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去除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与物化技术相比具有投资低、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处理溶解态污染物最经济有效的方式,但海水的高含盐量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用于海水循环养殖系统的电催化处理装置。本装置可有效去除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氮、COD,将海水高含盐量所带来的困扰转变为优势,使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稳定运行,高效、便捷、占地面积小、经济且绿色。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海水循环养殖系统的电催化处理装置,包括筒体、位于筒体底部的进水口、进气口以及位于筒体顶部的出水口和排气口,在所述筒体内平行于筒身方向设置若干根碳棒,所述碳棒的长度从进水口延伸到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碳棒之间填充有催化剂粒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碳棒固定在分别位于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上方的多孔板上。
所述多孔板通过三角固定座固定在筒体的内壁上。
所述碳棒穿过多孔板;穿出靠近进水口的那块多孔板的部分通过碳棒固定板固定在该块多孔板上;穿出靠近出水口的那块多孔板的部分通过U型管夹固定在该块多孔板上。
所述筒体放置在底板上;所述筒体顶部为可打开的封头,所述封头通过快开法兰密封在筒体上。
所述进气口连接伸入筒体内部的进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在筒体内部通过进气固定管与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筒体顶部还设置电缆接口。
所述筒体底部设置手孔。
所述碳棒为四根。
所述催化剂粒子为特制的特种碳素电触媒催化剂,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制取催化剂的原材料粉碎成粉末,然后将溶剂和粘接剂混合成均匀的液体,再向混合均匀的液体中加入粉碎后的催化剂的原材料并继续混匀成为浆料,再依次经干燥、成型、破碎筛分、焙烧、浸渍、碳化与二次破碎筛分,制得催化剂的成品;
所述催化剂的原材料的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为:
所述催化剂的原材料的各组分中挥发分含量<15%,硫含量<0.4%。
优选的,所述将制取催化剂的原材料粉碎成粉末的粒度≤5u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丹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丹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22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