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拉伤结构物体的悬空检修平台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2860.1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04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雄;赖思静;肖燕;李川;王宝松;李佩珊;杨彪;斯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0 | 分类号: | E01D19/10;E01D22/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刘嘉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伤 结构 物体 悬空 检修 平台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在桥梁上的不拉伤结构物体的悬空检修平台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高速公路和城市的近百万座桥梁进入了定期的检测和维修阶段,其施工任务非常艰巨,桥梁梁底的检测和维修施工中,非常重要的是安全、经济和适用的施工检修平台,对于桥梁下方是陆地的情况,通常采用从地面往上构建平台;对于桥梁下方是江河的情况,通常采用船载检测或从桥上向下部弯入工作臂的方式构建平台,针对不同的桥梁概况,现有的桥梁施工检修平台常通过人工搭建脚手架、手推梯架、车载云梯、占/不占车道的桥梁检测车;钻孔洞搭台、吸盘拉表面攀爬等方式进行,而采用以上方式搭建桥梁施工检修平台,仍然存在以下不足:钻孔洞伤结构物体、吸盘也会拉坏表面,下搭架子不便(如通航河道上桥梁或地面有障碍)、笨重、高度受限、成本较高,不能满足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不拉伤结构物体的悬空检修平台构建方法,用在桥梁施工的检修平台搭建上,以解决采用现有方式构建施工检修平台而导致的损坏结构物体和构建不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不拉伤结构物体的悬空检修平台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台基体钓粘牵挂引线:在桥梁结构体的下方穿梭牵引绳,在牵引绳上安装索杆框架,并通过传感器定位;
(2)墩柱环绕式缠带:对墩柱绕粘引线,在墩柱的缠绕部位用柔性紧固件捆扎头收紧,柔性紧固件的内侧涂粘胶增加稳固性能,柔性紧固件的外侧安装吊挂件;
(3)横向道方式:在桥面的左右两端从桥梁上边缘垂直向下设置压扣,压扣夹紧桥边缘内外侧,从外侧向下延伸吊杆挂钩环,牵引绳绕过桥下的空间横断面,分级牵引索杆框架中索杆的两端,并连接左右两侧的吊杆挂钩环;
(4)纵向道方式:在步骤(2)中墩柱环绕式缠带之间或步骤(3)中两个横向道之间牵挂纵向的1-n条索杆道。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为:步骤(1)中,在桥梁结构体的下方穿梭牵引绳进行搭台架,牵引绳的穿梭形状可为“8”字形、矩形等,最终牵引安装能安全承载检修作业的机器人或真人的索杆框架,此过程由传感器定位,通过其交点坐标来最终确定牵引绳的穿梭位置。步骤(2)中,对桥墩柱环绕式缠带,桥墩可绕n匝以保证其摩擦力,并通过柔性紧固件如气水管头带等捆扎头收紧,柔性紧固件如气水管头带的内侧涂粘胶增加稳固性能。步骤(3)中,桥下的横向道方式,桥梁上边缘垂直向下设置压扣,通过压扣延伸形成的吊杆挂钩环为索杆提供支撑。步骤(4)中,两个横向道之间、两个墩柱环绕式缠带之间或者一个横向道和一个墩柱环绕式缠带之间牵挂纵向的1-n条索杆道,配合步骤(3)中索杆的两端连接左右两侧的吊杆挂钩环,共同形成索杆框架平台。本方案中的牵引绳是为了牵引安装最终承载的框架平台构件,最终构件视需要选择:刚性件(杆、板、环)用可扣紧夹具连接,柔性(绳、索、带)用捆扎。
在基础方案上的优选方案1为,在步骤(1)中,通过AR操控机器人或无人机辅助穿梭牵引绳,考虑到下搭架子受限,航道上的桥梁虽然可以通过人工钓粘牵挂、真人作业,但采用AR操控机器人或无人机辅助穿梭牵引绳,不但效率、精准度高,而且安全、轻便。
在基础方案或优选方案1上的优选方案2为,在步骤(1)中,通过10轴传感器定位,10轴传感器能监测摆置姿态及交点坐标,并有远程管理,事件及异常处理等功能,定位效果好。
在优选方案2上的优选方案3为,在步骤(2)中,所述柔性紧固件为气水管头带或尼龙粘扣带或缠胶带当中的任意一种,通过柔性紧固件对粘引线进行捆扎头收紧,柔性紧固件选取常规部件,易控制成本。
在基础方案上的优选方案4为,在步骤(2)中,通过AR操控机器人或无人机对墩柱绕粘引线,不但效率、精准度高,而且安全、轻便。
在基础方案上的优选方案5为,在步骤(2)中,所述粘胶采用pet不干胶,pet不干胶有防腐蚀、耐高温的特性,而且不与桥体表面产生破坏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28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撑架
- 下一篇:自动焊机机头工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