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健紫茶酒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3640.0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8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潘德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清县九里香酿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6 | 分类号: | C12G3/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健 紫茶酒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健紫茶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蒙山区“柳叶种”为原料制备而成的高档紫芽茶,再经特殊工艺制备成紫茶酒,该酒无需陈酿即有很好的风味,而且澄清不易浑浊,还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发酵后的紫茶酒酒精度为8%,色泽清透,口感醇柔,微甜,果香和酒香协调,有明显的罗汉果风味和浓郁的花果香,特别是还有淡淡的茉莉花香。单儿茶素C和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很高,保健作用明显。各种常见酯类的含量检测结果:本发明的紫茶酒不需陈酿就有很高的酯含量,具有很好的风味。此外,还观察到,静置不会有浑浊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紫茶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茶酒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经直接浸提或生物发酵、过滤、陈酿、勾兑而成的,即有茶的香味和色泽,又有酒的特性的一种保健功能的饮料酒。内含丰富的多糖、茶多酚、咖啡碱和氨基酸等成分,品质较好、色泽亮黄、口味协调,具有营养、保健和医疗等功能。目前,国内外对于茶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绿茶、红茶、花茶、黑茶和乌龙茶等保健茶酒的生产方法,分析茶酒的成分、功效和加工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提高茶酒品质的相关研究。
目前茶酒类型有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等,大多是以茶叶为原料,佐以优质蔗糖浸提,或通过清酒酵母、啤酒酵母和果酒酵母等4 种酵母辅助酿制。但由于加工简单、技术落后和安全意识薄弱,以及原料本身的问题,导致茶酒浑浊、沉淀和易变质。
蒙山茶,产于四川省名山县境内,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因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工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茶文化而蜚声中外,历来便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之美誉。蒙山茶原产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了名山县全境。名山县地处川西平原西部边缘,位于北纬29°58′6″~30°16′18″,东经103°2′24″~103°23′26″。境内三面环山,日照较少,多漫射光,年平均日照989.7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501.5mm,年平均雨日277.2天,相对湿度大于80%;年平均气温14.7~16.1℃;土壤大多呈酸性和微酸性,耕地土层深厚,土松易耕,土壤中各种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2~4%,全氮0.1~0.2%,有效磷10~40PPM。
蒙顶山茶原产地保护区域内,茶园面积广阔,一芽一叶资源丰富。研究表明,蒙山茶区茶叶中茶多酚含量为31.1%~38.7%,显著高于我国绿茶茶多酚含量的水平。而茶多酚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形成的茶黄素和茶红素,是红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和显色成分,也是茶叶的主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现有技术已有人用蒙山茶区茶叶原料制作高档红茶。
紫芽茶是按茶青原料幼嫩芽叶的颜色特点命名的茶。它是从幼嫩芽叶呈紫色的茶树上采取茶青进行加工以后形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中国栽培茶树里,芽叶呈紫色的不多。除栽培观赏性茶树外,有意识栽培紫色芽叶茶树的行为更为罕见。中国代表性品种主要有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紫鹃”、浙江省选育的“苔香紫”、福建“大红袍”、“红芽佛手”等。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保健紫茶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蒙山区“柳叶种”为原料制备而成的高档紫芽茶,再经特殊工艺制备成紫茶酒,该酒无需陈酿即有很好的风味,而且澄清不易浑浊,还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保健紫茶酒及其制备方法,采用蒙山区“柳叶种”为原料制备而成的高档紫芽茶,再经特殊工艺制备成紫茶酒,该酒无需陈酿即有很好的风味,而且澄清不易浑浊,还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保健紫茶酒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摘:采摘以蒙山茶柳叶种为主的细嫩新鲜芽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
(2)晒青和酶处理:将鲜叶进厂后放入有遮蔽条件的场地进行晒青,使鲜叶减重6%-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清县九里香酿酒有限公司,未经德清县九里香酿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3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