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充气系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5817.0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Y-Y.王;I.哈斯卡拉;V.阿尔费里;G.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43/00 | 分类号: | F02D4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陈国慧;张昱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排气 再循环 系统 空气 节流 充气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发动机的控制。
背景技术
在该部分中的陈述只是提供关于本发明的背景信息。因此,这些陈述并非意在构成对现有技术的承认。
发动机控制包括基于期望发动机输出来控制发动机运转中的参数,包括发动机速度和发动机载荷以及所产生的运转,例如包括发动机排放。由发动机控制方法所控制的参数包括空气流量、燃料流量、以及进气阀和排气阀设定。
可以将增压空气提供至发动机,以相对于自然吸气进气系统向发动机提供增大的空气流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输出。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的压力来驱动压缩机,从而向发动机提供增压空气。示例性的涡轮增压器可以包括可变几何涡轮增压器(VGT),使得能够调节对于排气系统中的给定条件所提供的增压空气。机械式增压器利用来自发动机的例如如由附件带提供的机械功率来驱动压缩机,从而向发动机提供增压空气。发动机控制方法控制增压空气,以便于控制在发动机内所产生的燃烧以及所产生的发动机输出。
排气再循环(EGR)是可以由发动机控制所控制的另一参数。在发动机排气系统内的排气流耗尽了氧气并且基本上是惰性气体。当与燃料和空气的燃烧充量结合被引入或者保留在燃烧腔室内时,排气减缓了燃烧,从而减少了输出并且降低了绝热火焰温度。也可以在先进燃烧策略中与其他参数组合来控制EGR,例如包括均质充量压燃式(HCCI)燃烧。也可以控制EGR以改变所产生的排气流的属性。发动机控制方法控制EGR以便于控制在发动机内所产生的燃烧以及所产生的发动机输出。
用于发动机的空气调节系统管理进入空气和EGR至发动机中的流量。必须装备空气调节系统以满足充入空气成分目标(例如EGR比例目标)从而实现排放目标,并且满足总空气可用目标(例如充气流质量流量)从而实现期望的功率和扭矩目标。最强地影响EGR流量的致动器通常影响充气流量,并且最强地影响充气流量的致动器通常影响EGR流量。因此,具有现代空气调节系统的发动机展示了具有联接的输入-输出响应回路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联接了输入即输入-输出响应回路相互影响的MIMO系统呈现了本领域中的公知挑战。发动机空气调节系统呈现了进一步的挑战。发动机在大范围的参数上运转,包括可变的发动机速度、可变的扭矩输出、以及可变的加油和正时安排。在许多情况下,对于系统的精确转移功能是不可用的和/或对于标准解耦计算所需的计算能力是不可用的。
发明内容
一种发动机包括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以及充气系统。一种用于控制发动机的方法包括:对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监测期望操作目标命令;监测空气充气系统的操作参数;以及基于各个期望操作目标命令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操作参数而对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确定反馈控制信号。基于用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各个反馈控制信号来确定排气再循环系统中的排气再循环流量、空气节流系统中的空气流量以及空气充气系统中的涡轮功率参数。基于各个排气再循环流量、空气流量和涡轮功率参数而对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确定系统控制命令。基于用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系统控制命令来控制空气充气系统。
1.一种用于控制内燃发动机中的排气再循环系统、空气节流系统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监测用于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空气节流系统和所述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期望操作目标命令;
监测所述空气充气系统的操作参数;
基于各个期望操作目标命令和空气充气系统的操作参数,来确定用于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空气节流系统和所述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反馈控制信号;
基于用于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空气节流系统和所述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各个反馈控制信号,来确定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中的排气再循环流量、所述空气节流系统中的空气流量以及所述空气充气系统中的涡轮功率参数;
基于各个排气再循环流量、空气流量和涡轮功率参数,来确定用于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空气节流系统和所述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系统控制命令;以及
基于用于所述排气再循环系统、所述空气节流系统和所述空气充气系统的每一个的系统控制命令,来控制所述空气充气系统。
2.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期望操作目标命令包括期望进气歧管压力命令、期望压缩机增压比命令以及期望已燃废气比例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5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