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甘蔗凤梨病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6206.8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49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黄乃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乃宁 |
主分类号: | A01N65/42 | 分类号: | A01N65/42;A01N65/38;A01N43/653;A01N43/54;A01P3/00;A01G22/05;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来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8 | 代理人: | 来光业 |
地址: | 5459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甘蔗 凤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治甘蔗凤梨病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如下3个方面:(1)土壤消毒;(2)种茎处理;(3)药液喷洒。这三个方面是针对对甘蔗凤梨病的病原以及传播方式而采取的防治措施,通过对土壤消毒、种茎处理以及药液喷洒,对甘蔗凤梨病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本发明中所采用的防治药液大多为药材,这些植物源药物安全性高,无公害,对作物安全,对人、畜生也安全;而且对甘蔗凤梨病能起到很好的杀虫杀菌作用。本发明防治甘蔗凤梨病的方法,不仅可以对甘蔗凤梨病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降低甘蔗生长过程中凤梨病的危害,而且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治甘蔗凤梨病的方法。
背景技术
凤梨病在我国各植蔗省区均有发生,是甘蔗种苗的重要病害。它除使下种的蔗种不能萌芽外,还能使窖藏蔗种受害腐烂。染病蔗种切开后,可见切口两端为红色,并散发出凤梨般的香味,故称凤梨病。不久切口逐渐变黑,并产生许多黑色的煤粉状物。病情发展到后期,则茎内全部变黑。当所有薄壁细胞都被破坏后,种苗便成空腔,只剩下维管束像一束头发一样残留其中。
甘蔗凤梨病病原为:奇异长喙壳(Ceratocystis paradoxa(Dode)Moreau),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为奇异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paradoxa(de Seynes)V.Hohnel),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培养基上子囊壳球形,无色至浅色,喙长而细,黑色,具光泽;子囊卵形至近棍棒形,内生8个单细胞椭圆形的子囊孢子。凤梨病的最初侵染源主要是带菌的土壤。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潜伏在带病的组织里或落在土壤中越冬,大分生孢子在土壤里可存活4年之久,在适宜的条件下从蔗种两端的切口侵入,引起初次侵染。小分生孢子容易萌发,靠风、灌溉水和昆虫传播,造成重复侵染。长期低温和高湿是凤梨病严重发生的两个主导诱因。土壤粘重的蔗田,灌溉后立即整地种植,造成土壤板结或低洼积水,会引起风梨病的大量发生。目前我国甘蔗病害中,凤梨病是对生产影响较大的病害之一。
目前,国内甘蔗凤梨病以化学防治为主,生产上常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3%石灰水来浸泡蔗种进行防治。多年来,甘蔗凤梨病防治药剂较少,可用于轮换使用的农药明显不足,导致甘蔗凤梨病产生抗药性,防治的农药使用剂量不断加大,而且使用的常规药剂对甘蔗凤梨病防效很差,并且不能保证甘蔗不被二次感染,长期使用药剂处理,加上农户在用药时私自多加、滥加其它药剂,不仅使用药成本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流失严重,而且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防治甘蔗凤梨病方面,如何有效的进行防治甘蔗凤梨病的发生,同时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是人们一直不断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治甘蔗凤梨病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治甘蔗凤梨病的发生,降低甘蔗生长过程中凤梨病的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甘蔗凤梨病的方法,包括如下3个方面:
(1)土壤消毒:土壤施好底肥后深翻30-40cm,整平,浇水保湿3-4天,待土壤湿度在40%-60%时,用旋耕机旋耕,然后将棉隆均匀撒在地表,每亩用药20-30公斤,施药后立即用塑料布覆盖,且四边用土压实,密封好,密封时间13-15天,结束后揭去塑料布,通风10-14后,取土做发芽试验,确保安全后方可种植;
(2)种茎处理:将32.5%阿米妙收悬浮剂900-1300倍液,五味子提取液30-50倍液和酸浆煎剂30-55倍液按重量比2:3:2混配后,放入蔗种,浸种8h,晾干,备用;
(3)药液喷洒:在甘蔗未发病或病害表现初步症状时,用植物源药剂100-200倍液与27%皂素烟碱250~300倍液按重量比2:1混合后得到的药液进行防治,将药液均匀喷洒于甘蔗茎以及叶片正反两面,施药温度为20-28℃,施药湿度为40-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乃宁,未经黄乃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6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鸡舍消毒的中草药制剂
- 下一篇:一种植物源成膜性农药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