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火焰光度检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08253.6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4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鲍春;张道余;黄华;孙圣坤;赵聪聪;郝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74 | 分类号: | G01N30/7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周云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焰 光度 检测器 | ||
一种双火焰光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样器(1),所述进样器(1)一端装有遮光件(2),另一端与燃烧池(3)固定在一起,燃烧池(3)装入池外罩(4)中,导气管(5)一端固定装在进样器(1)上位于池外罩(4)外,另一端装有燃烧气接头组(6),负压泵(7)通过连接管(8)与池外罩(4)连通,点火器(8a)装在池外罩(4)上能够对罩内的燃烧池(3)点火,喷嘴(9)装在燃烧池(3)位于池外罩(4)内的一端上,透镜固定座(10)一端装在池外罩(4)中,另一端装在接收器(11)中,透镜固定座(10)装在池外罩(4)的一端上固定装有大透镜(12),透镜固定座(10)装在接收器(11)的一端上固定装有小透镜(13),本发明实现全光谱检测,减小了光的传输过程损失,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仪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双火焰光度检测器,减小了光的传输过程损失,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背景技术
火焰光度检测器是气相色谱仪用的一种对含磷、含硫化合物有高选择型、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试样在富氢火焰燃烧时,含磷有机化合物主要是以HPO碎片的形式发射出波长为526nm的光,含硫化合物则以S2分子的形式发射出波长为394nm的特征光。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微电流放大纪录下来。此类检测器的灵敏度可达几十到几百库仑/克,最小检测量可达10~11克。同时,这种检测器对有机磷、有机硫的响应值与碳氢化合物的响应值之比可达104,因此可排除大量溶剂峰及烃类的干扰,非常有利于痕量磷、硫的分析,是检测有机磷农药和含硫污染物的主要工具。
现有的火焰光度检测器绝大多数都是作为色谱仪上的一个检测器使用,局限于台式并且局限于实验室使用,其特点是整机体积大、功耗高、附属设备多。随着社会发展,对于现场、原位、快速、连续检测等应用,就显得不适用,传统的火焰光度检测器大多是单火焰检测,易熄火,由于配合色谱使用,无法实现全光谱检测,且需要三路供气,结构复杂,通常由于氯元素的谱线属于红外,现有的火焰光度检测器无法检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的双火焰光度检测器结构复杂,无法实现全光谱检测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双火焰光度检测器,采用双火焰光度检测法,通过改变检测器的气路结构,原有的火焰光度检测器需要三路供气,现只需要提供一路气源,特别是通过喷嘴的创新设计,增加特异金属薄层,实现了对元素Cl的检测,同时可实现全光谱检测,减小了光的传输过程损失,提高了检测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设计一种双火焰光度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进样器,所述进样器一端装有遮光件,另一端与燃烧池固定在一起,燃烧池装入池外罩中,导气管一端固定装在进样器上位于池外罩外,另一端装有燃烧气接头组,负压泵通过连接管与池外罩连通,点火器装在池外罩上能够对罩内的燃烧池点火,喷嘴装在燃烧池位于池外罩内的一端上,透镜固定座一端装在池外罩中,另一端装在接收器中,透镜固定座装在池外罩的一端上固定装有大透镜,透镜固定座装在接收器的一端上固定装有小透镜,燃烧池燃烧产生的光能够沿大透镜和小透镜射入接收器中。
进一步,所述燃烧池插装入池外罩中,用紧定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点火器通过螺纹旋入池外罩中。
进一步,所述大透镜装在透镜固定座上通过外压紧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小透镜装在透镜固定座上通过内压紧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透镜固定座与池外罩之间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遮光件为圆柱体或正方形,内部为多孔状。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通过嵌套与池外罩连接。
进一步,所述燃烧池外壁设有间隙槽,间隙槽等距离中心阵列排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82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