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只叶尖定时传感器叶片振动共振倍频数辨识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0373.X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0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段发阶;程仲海;郭浩天;蒋佳佳;郑好;张济龙;杨毅;李刚;汪猛;李秀明;牛广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国威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叶尖 定时 传感器 叶片 振动 共振 频数 辨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多只叶尖定时传感器叶片振动共振倍频数辨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S0号、S1号、S3号传感器与待测叶片的夹角分别为α1、α2、α3,α2〉α1,S1号传感器与S0号传感器与待测叶片夹角满足满足式(11),S2号传感器与S0号传感器与待测叶片夹角满足式(13):
α2-α1〉2e(13)
其中,e为相位差辨识误差,N为真实共振倍频数;
第二步,确定N的大致范围:根据拟合得到的待测叶片的振动初相位由式(12)式得到:
第三步,确定真实倍频数N;由式(12)得到:
由N1可确定真实共振倍频数N的大致范围,再利用N2确定振动倍频数N的准确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只叶尖定时传感器叶片振动共振倍频数辨识方法,其特征是,利用两只传感器分别对待测叶片进行叶尖定时测量,获取共振转速附近的叶片的振动位移与转速的关系曲线,带入振动倍频数Np=1分别对两只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曲线拟合,可得曲线拟合结果为:
利用两只传感器测量数据进行曲线拟合,所得的初相位不同,且叶片真实共振倍频数N与测得初相位有如式(9)的关系;
其中两只传感器与待测叶片的夹角α1和α2在测量前已知,φ1和φ2可由曲线拟合得到,真实共振倍频数N为一个有限的自然数,假设对任意可能倍频数N有,(N-1)(α2-α1)不大于2π,则振动倍频数可由式10计算得出;
要求对所有可能振动倍频数均有(N-1)(α2-α1)不大于2π,即式11对任意可能的N成立;
在初相位辨识精度较差的情况下,设辨识得出的相位差为φ2-φ1+e,其中e为相位差辨识误差,带入式10可得式12;
根据式12可知,当e等于0,式10严格成立;为防止振动倍频数辨识错误,要求(α2-α1)/2大于最大可能出现的相位差辨识误差,即
α2-α1>2e(13)
所以两只传感器的安装角度应由式(11)与式(13)共同决定;在传感器与待测叶片夹角难以同时满足式(11)与式(13)的实际情况下,采用三只叶尖定时传感器进行测量;其中前两只传感器的安装角度保证式(11)成立,第三只传感器与第一只传感器安装角度满足式(13),则可利用前两只传感器确定振动倍频数的大致范围,再利用第三只传感器确定振动倍频数的准确值。
3.一种多只叶尖定时传感器叶片振动共振倍频数辨识装置,其特征是,包括S0号、S1号、S3号传感器,三只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固定于转子上叶片的端部,其中S0号、S1号、S3号传感器与待测叶片的夹角分别为α1、α2、α3,S1号传感器与S0号传感器与待测叶片夹角满足式(11),S2号传感器与S0号传感器与待测叶片夹角满足式(13):
α2-α1〉2e(13)
其中,e为相位差辨识误差,N为真实共振倍频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03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