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0582.4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9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夏钢;方芳;燕青;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铭冠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势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微软的Kinect是一种利用光学感测原理识别人体动作的3D体感摄影机,它能够准确的追踪人体骨骼、识别人体的动作,并实时处理相应操作。通过将Kinect体感设备与计算机结合起来,用户无需使用任何输入设备,即可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向计算机发布指令,使之对计算机的控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进而增加了用户与计算机的交互性和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势识别系统,通过使用Kinect提取深度信息,避免了识别过程中光照、颜色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同时使用Kalman滤波器对手势实时追踪,使系统更准确的追踪定位手部位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OpenNI/NITE平台下的骨骼提取;
(2)获取手部坐标;
(3)Kalman滤波器的手部追踪;
(4)识别手部起始位置;
(5)识别手部动作;
(6)触发键盘/鼠标事件控制设备。
前述的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步骤(1)中,所述骨骼提取包括以下步骤:
①获取深度图像,提取人物信息,使用OpenNI中DepthGener-ator和UserGenerator生产节点,产生深度图像和人物信息;
②根据获取的人物信息生成骨骼信息,使用NITE中预先定义的矫正用姿势“Psi”;
③当人物摆出的“Psi”姿势且NITE正确识别后,调用Skeleton进行人体骨骼的校正和分析;
④当骨骼校正成功后,对骨骼关节点追踪,通过GetSkeleton函数获取骨骼点信息;如果骨骼校正失败,则重新校正;
⑤当骨骼追踪成功后,通过OpenNI中的GetSkeletonJoint()来读取骨骼的信息。
前述的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步骤⑤中,函数具体声明如下:
XnStatusxn::SkeletonCapability::GetSkeletonJoint(XnUserIDuser,XnSkeletonJointeJoint,XnSkeletonJointTransformation&joint);其中,user为追踪的用户的ID;eJoint指定系统要追踪哪个关节。
前述的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其特征是,上述步骤(5)中,识别手部动作的具体方法为:
将手起始位置设为原点,手的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夹角在表示在执行“向右挥手”这个动作;设当手部在同一位置停留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时,该位置为手的起始位置;针对终点位置确定,与起始位置略有不同,从确定起点位置时刻算起,经过一段时间后的Kalman预测位置设为终点位置;若手势的起始位置为P1(x1,y1),结束位置为P2(x2,y2),他们之间的夹角为θ,则通过对与P1,P2值的判断,识别出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系统根据识别出手部的动作,触发键盘keybd_event()或鼠标事件mouse_event(),进而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系统通过使用Kinect提取深度信息,避免了识别过程中光照、颜色的差异带来的影响;同时使用Kalman滤波器对手势实时追踪,使系统更准确的追踪定位手部位置;通过对“挥手”动作的分析,最后利用手部位置信息判断挥手角度,进而识别出手部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OpenNI/NITE识别骨骼信息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手势识别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OpenNI/NITE平台下的骨骼提取,如图2所示,骨骼提取包括以下步骤:
①获取深度图像,提取人物信息,使用OpenNI中DepthGener-ator和UserGenerator生产节点,产生深度图像和人物信息;
②根据获取的人物信息生成骨骼信息,使用NITE中预先定义的矫正用姿势“Ps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铭冠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铭冠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0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信网络自动检测系统
- 下一篇:双回路集成发声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