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色剂的稳定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1109.8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吉翔;蔡晓华;刘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B67/22 | 分类号: | C09B67/22;C09B67/36;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色 稳定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化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色剂的稳定剂及其应用。本发明采用偶氮染料作为显色剂的稳定剂,不仅起到了良好的稳定作用,而且不会对检测造成干扰。实验表明,述偶氮染料的加入,改善了显色剂的自发显色并且使显色剂保持了更好的显色能力。在不添加偶氮染料的对照试验中,染色剂皆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颜色改变,吸光值也发生了明显的升高,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稳定剂后,染色剂颜色改变不明显,吸光值变化不显著。并且,在高温长期放置后,仍能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色剂的稳定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对目标成分的测定(定性、定量)方法,大多应用了酶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该方法通常可以按照下述模式进行:例如,由待测的目标成分生成氧化物质,利用氧化酶使该氧化物质与通过氧化生成显色化合物的显色剂反应,测定所产生的显色的吸光度。该方法中,吸光度的大小与所生成的显色化合物的量相当,所生成的前述显色化合物的量与所生成的氧化物质的量相当,前述氧化物质的量与目标成分的量相当。也就是说,通过检测所产生的显色(所生成的显色化合物),能够借助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来间接地测定目标成分。
如上所述,显色剂在临床生化检测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显色剂,往往非常不稳定。常常出现由于添加酶而导致的人为的氧化还原反应开始前、即在保存时产生自然显色这样的问题。其原因被推测是由于:例如在前述湿系的情况下,前述溶剂中前述显色剂变得不稳定,在干系的情况下,由于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而前述显色剂变得不稳定等。另外,不论湿系还是干系,在紫外线等光照射条件下保存时,前述显色剂也会不稳定化而产生自然显色,这也被视为问题。
已经有大量的方法被提出及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在液相的试剂盒中往往采用将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冻干,并且密封保存。但是这样的方法要求复杂的冻干工艺步骤,并且用户在使用时,也需要加入溶液复溶的操作步骤。
干化学试条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其保存温度往往为室温,而不是试剂盒常用的冷藏温度(2-8℃)。因此,干化学试条中的显色剂稳定性问题同样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外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例如一种方法为:采用具有碳原子数8~16的烷基的表面活性剂及类黄酮系色素物质。但该方法配方复杂,并且试剂在市面上难以买到,保护剂本身对测试结果又有一定的干扰。
还有通过在液体介质中使亚甲蓝系显色剂与具有碳原子数为12以上的烃基的季铵或其盐共存,使其稳定化。但该方法对亚甲蓝系显色剂例如:10-(羧甲基氨基羰基)-3,7-双(二甲基氨基)吩噻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对常见的Trinder’s显色剂及苯胺类显色剂保护性较差或者没有稳定作用。
也有研究采用Ar-NH-NH-CO-NH
另外还有将氧化发色剂(显色剂)与果糖基氨基酸氧化酶(FA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至少之一共存,使其稳定化。但该方法只能稳定N-(羧甲胺基羰基)-4,4’-二(二甲胺基)二苯胺钠对其他显色剂没有稳定性作用或者作用较差。
上述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显色剂不稳定的问题,但仍存在着不同的缺陷,因此,进一步的研究用于显色剂的稳定剂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显色剂的稳定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稳定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即便在较高的温度下仍能对显色剂起到良好的稳定作用,并且对显色剂的显色效果没有干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1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贝壳生态涂料粉
- 下一篇:一种喷墨印花用翠蓝色染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