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抗菌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11356.8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姚晋荣;吴堃;邵正中;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9/60 | 分类号: | C07D239/60;A01N43/54;A01P1/00;C08L67/02;C08K5/346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卤胺 多羟基 前驱体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制备方法和应用 共混 注塑 一步法工艺 转矩流变仪 安全稳定 巴比妥酸 反应合成 广谱抗菌 混合反应 聚酯塑料 抗菌材料 双重功效 柠檬醛 肉桂醛 有效地 成核 氯代 制备 添加剂 再生 | ||
本发明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抗菌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抗菌前驱体是以肉桂醛或者柠檬醛及巴比妥酸为原料经过简单的反应合成的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化合物。将该化合物与PET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采用一步法工艺,在转矩流变仪中混合反应制得含有抗菌前驱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再对其进行氯代处理,得到具有卤胺官能团的抗菌PET塑料。这种多羟基环状卤胺抗菌前驱体与PET共混反应后,能有效地提高PET的结晶温度、加快其结晶速率。本发明所制备的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抗菌和成核双重功效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添加剂,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易与PET进行共混注塑,得到安全稳定、可再生的广谱抗菌聚酯塑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抗菌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菌PET塑料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广泛遍布的微生物从有益性和有害性两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一方面,人们利用微生物的有益性进行酿造,食品生产和加工等。另一方面,人们也不得不时刻面对着微生物的侵扰,而其中有害细菌的传播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据世卫组织报道,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高达千万,约占总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一次次严重的传染病袭击造成了人类对流传病菌的严重恐惧,人们更加意识到有害细菌的重大危害,因此研究和生产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抗菌材料已经成为当下热门课题,各种抗菌环保的净化材料也随之应运而生。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具有优良的特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强韧性、电绝缘性、安全性等),价格便宜,所以广泛用做纤维、薄膜、工程塑料、聚酯瓶等。从长远预防疾病的角度来看,社会公众选择和使用抗菌制品,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有效途径。抗菌产品的使用,将减少人们的患病机会,减少医药支出,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于医疗器械领域。然而现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抗菌材料主要集中于采用直接添加抗菌粉剂,包括重金属类、季铵盐类和纳米材料类等的方法。因此难免造成分散不良、易渗出导致重金属析出污染、杀菌速度慢、产生有害的毒副产物、不可再生等诸多缺点。而对于卤胺类的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之前的研究也紧紧局限于PET纤维的表面改性,应用范围局限狭窄,制品表面抗菌效果不一,容易产生因磨损而造成抗菌效果消失等的缺陷。并且对于巴比妥酸类卤胺抗菌前驱体的合成应用也研究甚少。
另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子链上的C=O基团降低了分子链的对称性,主链上的苯环增加了PET分子的刚性,使得分子链段运动变慢,从而降低了PET结晶速率,使其在注塑成型时加工困难、模具温度高、生产周期长,限制了PET在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因此,提高结晶速率成为PET工程化改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现有有效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方法基本上集中于添加各种改性剂,要达到抗菌以及成核双功能必须添加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并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开发多功能的PET用添加剂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抗菌剂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含多羟基环状卤胺抗菌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在抗菌PET塑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抗菌剂的前驱体,为下式(Ⅰ)或式(Ⅱ)所示结构的化合物:
。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抗菌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1)将巴比妥酸置入无水乙醇溶液中,超声使其完全分散;然后缓慢加入不饱和醛,于10~45℃下避光充分搅拌反应10~24 h;过滤除杂,所得固体用无水乙醇多次清洗,烘干;
(2)把烘干所得固体粉末加入碱的水溶液中,于1小时内缓慢滴加双氧水,将所得澄清溶液通过加入稀硫酸调节pH至6.5~7;析出固体,用去离子水清洗数遍,烘干,即得到(I)或(II)所示含多羟基的环状卤胺,作为抗菌剂前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13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