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11403.9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0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固华;崔圣爱;李福海;曾晓辉;宋登富;叶跃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C04B28/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张澎 |
地址: |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工程 密实 混凝土 组分 配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本发明从最优等效细粒体体积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一种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方法。基于本发明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无论原材料品种、等级、生产厂家如何变化,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均可以配制出工作性、自密实性能、抗裂性及耐久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避免了工程上一旦原材料变化而导致配合比反复试验反复验证的实际困扰,弥补了现有配制方法的不足,创造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稳定的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属于混凝土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简称SCC)需要拌合物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并且在浇筑过程中不离析、不泌水,能够不经振捣而充满模板和包裹钢筋的混凝土。需要具备高流动性、高稳定性、通过钢筋间隙能力及自填充性。SCC相对于其它工程用混凝土,由于其较大的流动性,较高的用水量,使得SCC易产生离析和泌水现象,具有相对较大的塑性收缩和徐变。实际工程中,出现大量由于水粉比过大、细粒体体积及细粒桨体体积不合理等配合比设计不当等原因造成自密实混凝土离析、泌水或抓底等问题的案例。
要满足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必须要有合理的细粒体体积用量。若细粒体体积用量过大,将造成混凝土干缩大、水化热大,降低了混凝土抗裂性及耐久性能。若细粒体体积用量过少,则不能满足其工作性能。铁路自密实混凝土对工作性能要求更加苛刻,而且铁路混凝土尤其重视混凝土结构缺陷对寿命的影响。目前,尽管SCC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有很多,但尚未有一种稳定、统一、可靠的方法。通常出现某一配合比仅适用于某一具体工程,能够获得优质的高性能混凝土,而当同一配合比应用于不同原材料(无论是原材料品种、等级亦或者是生产厂家不同等)的其它工程时性能却差别很大,为此不得不再次通过大量试验反复试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出现这个问题的本质原因在于,相同体积不同品种的细粒体单位体积的需水量差别很大,表现出来的泌水率指标以及分层离析性能差别很大。甚至,同样体积、同一等级的同一细粒体种类(比如都是一级粉煤灰)流动性能和需水量指标也都是界定了一个范围,需水量也有较大的差别,导致配合比设计非常困难,甚至无法进行。因此,评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材料的技术指标是存在缺陷的,工程上尚未有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弥补现有指标的缺陷,鉴于100目石灰石细粒体性能稳定,以100目石灰石细粒体为基准,从最优细粒体体积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石灰石细粒体体积模数的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评定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材料的技术指标存在缺陷,导致现有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方法的不确定性和不统一,缺乏一种适用于原材料任何变动的可靠性配制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工程上的这一难题,提供一种基于等效石灰石细粒体体积模数的自密实配制技术,无论原材料如何变化,均可配制出综合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步骤实现的。
一种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基于性能稳定的100目石灰石细粒体等效体积模数Kn、单方混凝土推荐用水量、不同填充性等级混凝土等效细粒体浆体体积推荐值VSLeR、为控制参数求取需要外加的等效细粒体质量,实现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的标准化配制,确保自密实混凝土的综合性能;其中:
1)等效石灰石细粒体体积模数Kn由以下方法确定:
等效石灰石细粒体体积模数是指[第n种细粒体组分达到与100目石灰石细粒体相同水泥净浆流动度,相同体积下,相同的泌水率时所需最大用水量Wn]与[100目石灰石细粒体达到一定净浆流动度和一定泌水率时所需最大用水量WL]之比,
即
确定第n种细粒体组分的等效石灰石细粒体体积模数Kn;
2)单方混凝土推荐用水量由下表确定: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14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