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2598.9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0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务志;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孙晓芳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阅读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可以利用终端、移动终端或者在终端运行的即时通讯类应用程序(Application,简称APP)接收消息,例如,用户通过手机或其他电信终端直接接收文字或图片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客户端接收到其他网络用户发送的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消息。
现有技术中,用户接收到来自终端或者即时通讯类APP的消息后,只需点击打开相应的终端或者即时通讯类APP,就可以阅读消息的所有内容。其中,用户阅读的消息中常常包括一些个人隐私信息或者商业机密,例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等。若出现手机丢失的情况,捡到方可以直接打开手机,获取手机上所有短信消息内容,或者,若电子邮件账号被窃取,窃取者只需点击登录该邮件账号,就能获取所有邮件内容,容易造成个人隐私或者商业机密的泄露,这样会对用户的生活或者工作产生一些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消息阅读方法及装置。
基于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方法,包括:
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其中,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若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可选地,所述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包括: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可选地,还包括:
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可选地,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还包括:
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可选地,所述eID通过卡片携带,且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
可选地,所述eID通过所述卡片与所述终端通过贴卡方式实现输入,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NFC技术读取所述卡片中携带的所述eID。
可选地,所述专用eID包括至少一个eID。
可选地,所述终端接收的所述至少一条消息包括至少一个应用的消息。
可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应用包括下列至少之一:
短信;
电子邮件;
系统消息;
即时通信应用的即时通信消息。
基于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的阅读装置,包括:
设置模块,适于为终端中的消息设置有与专用eID对应的阅读门槛;
显示模块,适于将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以消息标识的缩略形式显示在终端界面上;
判断模块,适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消息标识发起的阅读操作时,判断是否有eID输入;
验证模块,适于若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是,则对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确定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通过身份验证,且与所述专用eID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通过所述阅读门槛;
所述显示模块,还适于在所述界面上播放所述接收的至少一条消息的具体内容,以供用户阅读。
可选地,所述验证模块还适于:
读取所述输入的eID的信息;
将所述eID的信息发送至存储有所有合法eID信息的验证服务器,由所述验证服务器对所述输入的eID进行身份验证。
可选地,还包括:
所述确定模块还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或者,所述输入的eID与所述专用eID不匹配,则确定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所述阅读门槛,拒绝播放接收的任何消息。
可选地,还包括:
存储模块,适于若所述输入的eID未通过身份验证之后,将所述输入的eID标识为非法eID,并存储至非法eID列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25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制混凝土抗拔管桩
- 下一篇:一种钻孔连带喷浆支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