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动态流量数据快速预测最大涌水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14374.1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2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震;张起;张杰;赵玮森;余广学;易志强;彦芝;赖群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震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孙诗雨;董晓慧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最大涌水量 动态流量数据 泵路系统 快速预测 涌水量 水位 同一时间点 技术参数 静态稳定 出水口 出水量 时间点 时间段 矿坑 水头 测量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动态流量数据快速预测最大涌水量的方法,能够快速、精准的计算最大涌水量。本发明是按照下述方式进行的:(1)获取基本技术参数;(2)待泵路系统稳定之后,在多个ti时间点,测量泵路系统出水口的即时流量Qbi和累计总出水量Qbzi;(3)得到即时流量Qbi,求出在同一时间点上的Li=Y‑Qbi2/(2gSb2);求出当前时间段内矿坑的平均涌水量Qyji=(ΔQbzi—ΔLi×Sj)/Δti,动态水位与静态稳定水位的差值hi=Li‑L,对应于段平均涌水量的水头降深值hii=(hi1/2β+h(i‑1)1/2(1‑β))2,则最大涌水量Q=Qyji(H/hii)1/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井巷、水文、水利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测最大涌水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开拓井巷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大量涌水、突水事件,选择排水设备时,需要预测最大涌水量问题;资源勘查中的水文孔、水利施工成井后均需要涌水量预测。预测(最大)涌水量的传统方法有多种,但大多需要复杂的水文地质参数和繁琐的操作流程,就拿最简单的“Q-S”法来说也需要做三次大降深抽水试验,整个过程需要5-7天,需用时间比较长。
《金属矿山》2009年第7期P77~P78页本发明人公开了矿坑最大涌水量计算公式,Q=q(H/h)1/2,Q为矿坑最大涌水量,q为抽水试验确定的在对应动态稳定水位线上的排出水量,其中H为矿坑静态稳定水位与出水点下缘间的高差,h为动态稳定水位与静态稳定水位间的高差。对于一个稳定流的井巷工程而言,H是已知的,对应于H深度的最大涌水量Q可视为不变的,在H的范围内由h和q的变化而形成的抛物线的形状也是一定的,只要求得任何一点q和h,就可以求得Q值。
显然,上述方法至少需要做一次大降深的抽水实验,也就是说至少需要获得一个动态稳定水位的观测数据(q、h),至少需耗时十几至几十小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动态流量数据快速预测最大涌水量的方法,能够快速、精准的计算最大涌水量或指定深度上的涌水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获取基本技术参数:泵路系统出水口最小的断面积Sb,水泵的扬程数Y,被测矿坑或水井容水段的水平断面积Sj,静态稳定水位与泵路系统出水口的竖直高度L,井下涌水口下缘与静态稳定水位之间的竖直高差H;
(2)待泵路系统稳定之后,在多个ti时间点,测量泵路系统出水口的即时流量Qbi和累计总出水量Qbzi;
(3)将Y、Sb、Qbi带入下述公式进而得到ti时间点上的Li
Li=Y-Qbi2/(2gSb2)
其中,Li为泵路系统出水口与动态水位间的竖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震,未经张金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4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集电环支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移动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