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鉴定腌渍绵蜇种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15437.5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1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涛;赵晨晨;王凤林;于翠平;唐越;孙娜;阎佳楠;石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6 | 分类号: | C12Q1/686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鉴定 腌渍 种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鉴定腌渍绵蜇种属的方法,包括步骤:海蜇预处理,提取DNA,采用海蜇属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利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效率高的特点,检测方便不费时,能快速确定市售腌渍海蜇的种属,为消费者的利益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市售腌渍海蜇种属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腌渍绵蜇种属的快速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绵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养殖海蜇品种,在辽东半岛附近的海蜇主要分为绵蜇、沙蜇(Stomolophus meleagris)。沙蜇属低档产品,而绵蜇是海蜇的精品。通常,两种海蜇的市售价为:沙蜇3~5角/斤,绵蜇8~10元/斤。关于绵蜇和沙海蜇的鉴别目前主要集中在形态学方面,但经过加工后,从形态学来说已不适宜于产品的鉴别,所以对消费者而言,也很难辨别品种,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很普遍,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腌渍海蜇产品种属的鉴别问题,极为必要。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是在PCR的基础上,经过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特异性的酶切条带,从而达到鉴别基因型的目的。据查阅文献,采用PCR-RFLP的方法可成功对长嘴鱼肉、海参、鲤鱼、凤尾鱼及金枪鱼进行鉴别,证实了此方法的灵敏、快速、有效性。但至今为止尚未有人将此法应用于腌渍海蜇种属的鉴定研究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腌渍绵蜇产品提供一个快速有效的鉴定种属的方法,为消费者提供权利保障,其中鉴定的方法基于PCR-RFLP技术,即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有效,可以直接用于市售腌渍海蜇产品的鉴定。
本发明所述一种快速鉴定腌渍绵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腌渍海蜇脱盐处理,备存;
S2、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步骤S1备存的海蜇组织的基因组DNA;
S3、将步骤S2得到的基因组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得到的扩增产物-20℃储存;
S4、将步骤S3得到的扩增产物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成像检测,并将成像结果与已知绵蜇酶切产物的成像进行比对,进而实现快速鉴定腌渍绵蜇种属。
优选方式下,本发明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S1、将腌渍海蜇进行脱盐处理,6~18h换一次水,共换水3~8次,脱水后,将得到的海蜇贮存于终浓度为60~80v/v%乙醇溶液中,备存;
S2、取步骤S1备存的海蜇组织100~200mg,剪碎,5000~10000rpm离心5~20min,取离心沉淀用无尘纸吸尽水分后,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海蜇基因组DNA;
S3、将步骤S2得到的基因组DNA采用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于-20℃储存;
S4、步骤S3得到的PCR扩增产物分别采用Hind Ⅲ、Hpa Ⅰ、Dra Ⅰ和Xho Ⅰ内切酶进行酶切处理,将得到的酶切产物用3w/v%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成像检测,并将成像结果与已知绵蜇酶切产物的成像进行比对,进而实现快速鉴定腌渍绵蜇种属。
步骤S1所述腌渍海蜇脱盐处理方式优选为12h换一次水,换4次;所述乙醇溶液终浓度优选为70v/v%。
步骤S2所述海蜇组织提取量优选为150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54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