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16032.3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0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富山洋光;长谷笃宗;田中英信;长冈真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62D1/184 | 分类号: | B62D1/18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装置 | ||
转向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齿列(71)的上支架(6)、刚性的齿构件(66)、设置于齿构件(66)的第二齿列(75)、第一移动部件(43)、以及配置于齿构件(66)与第一移动部件(43)之间的弹性部件(67)。第一齿列(71)由多个第一齿(72)构成。第二齿列(75)由多个第二齿(82)构成。弹性部件(67)产生恒定的恢复力F。第一齿(72)与第二齿(82)通过在倾斜方向C交替排列而与第一齿列(71)啮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13817号说明书所记载的转向柱包括:对转向柱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调整部、和不向对转向柱的位置进行调整的方向(调整方向)移动的保持部。在保持部设置有与调整方向排列的齿部。在贯通调整部以及保持部的夹紧螺栓插通有弹性体的齿板。齿板具有沿调整方向排列的齿部。
对安装于夹紧螺栓的操作部件进行操作,由此能够使供夹紧螺栓插通的按压部件朝保持部一侧移动。若使按压部件向保持部一侧移动,则齿板被按压部件按压由此朝向保持部移动。此时,齿板的齿部进入保持部的齿部彼此的间隙,则保持部的齿部与齿板的齿部啮合。
在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0013817号说明书记载的转向柱中,需要锁定时通过规定的力(操作力)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此时,与齿构件的齿部与保持部的齿部顺利地啮合的情况进行比较,若齿构件的齿部与保持部的齿部没有顺利地啮合,齿构件的齿部骑到保持部的齿部上,使齿构件发生挠曲,则挠曲的齿构件的反作用力经由按压部件作用于操作部件,因此操作力增大。因此,在齿构件的齿部与保持部的齿部顺利地啮合与不顺利地啮合的情况下,操作部件的操作力产生不同,从而存在操作力不稳定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使操作部件的操作力稳定的转向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转向装置包括:柱套,其对一端连结有转向操纵部件的转向轴进行保持,并为了在相对于所述转向轴的轴向上下交叉的倾斜方向上进行所述转向操纵部件的位置调整而能够沿所述倾斜方向移动;支架,其具有由沿着所述倾斜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齿构成的第一齿列,所述支架被固定于车体,对所述柱套进行支承;操作部件,其为了上述位置调整而被操作;刚性的齿构件,其在相对于所述轴向以及所述倾斜方向双方的正交方向上在所述支架排列地设置,能够与所述柱套共同沿所述倾斜方向移动,在所述正交方向能够移动;第二齿列,其设置于所述齿构件中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列对置的面,并由沿着所述倾斜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齿构成,通过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在所述倾斜方向交替排列从而所述第二齿列与所述第一齿列啮合;移动部件,其配置于所述正交方向中相对于所述齿构件的所述支架的相反的一侧,并能够与所述操作部件的操作对应地沿所述正交方向移动;以及弹性部件,其配置于所述齿构件与所述移动部件之间,在所述移动部件朝所述支架侧移动期间的规定范围内,在所述正交方向上一边被压缩一边产生恒定的恢复力。
根据上述方式的转向装置,对柱套进行支承的支架具有由沿着相对于连结有转向操纵部件的转向轴的轴向而上下交叉的倾斜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齿构成的第一齿列。在转向操纵部件的位置调整时与柱套共同沿倾斜方向移动的齿构件在相对于转向轴的轴向以及倾斜方向双方的正交方向上排列地设置于支架。
在齿构件中正交方向上与第一齿列对置的面设置有由沿着倾斜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齿构成的第二齿列。在正交方向上相对于齿构件的支架的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移动部件,在齿构件与移动部件之间配置有弹性部件。
在移动部件与操作部件的操作对应地在正交方向的规定范围内朝支架侧移动期间,弹性部件在齿构件与移动部件之间被压缩并且使齿构件朝向支架沿正交方向移动。通常,第一齿与第二齿在倾斜方向交替排列,由此第一齿列与第二齿列啮合。由此,将倾斜方向的转向操纵部件的位置锁定。在移动部件在该规定范围移动期间,弹性部件产生的恢复力是恒定的,因此该恢复力作为恒定的反作用力作用于操作部件。因此,在移动部件在该规定范围移动期间用于操作部件的操作的操作力保持为恒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6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