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及回油切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9095.4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韵;胡余生;康小丽;单彩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切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压缩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回油切换方法,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回油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联机组的快速发展,通过多台压缩机组成的大容量和容量可调空调机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多联机组通常具有管路长、落差大以及弯头多等特点,与单台压缩机运行相比,在多联机组中很容易出现某一台压缩机贫油或者聚油现象,为了保证多联系统中各台压缩机内的润滑油在安全的油位下运行,多联机组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技术问题就是保持多台压缩机之间稳定可靠的油平衡技术。
现有较为成熟的油平衡技术是采用均油管结构,通过在压缩机壳体外部连接压缩机排气管和压缩机底部油池的均油管,依靠均油管两端流体流速不同产生的压差将出现聚油现象的压缩机底部油池内的润滑油及时排入到系统的储液罐中,防止润滑油在某一压缩机内聚集导致其他压缩机贫油,实现多联系统中的油平衡。这种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当压缩机按照吸气回油进行油均衡时,如果压缩机内部回油慢或者排气带油率高,就会导致从压缩机吸气所携带的润滑油不能及时抵达压缩机底部油池,此时会导致整个系统油平衡时间长和系统需要注油量多等问题,系统油平衡时间长意味着压缩机可能运行在缺油状态下的时间长,降低多联机组的可靠性,注油量多则会增加多联机组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压缩机及回油切换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油平衡时间长、注油量需求量多导致压缩机可能运行在缺油状态下的时间长,注油量多导致增加多联机组的成本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回油管路和均油管路,均油管路的入口端连接至位于压缩机的底部油池中,回油管路的入口端连接至压缩机上部油池的回油口,在压缩机的底部油池中具有预设油位;压缩机还包括与均油管路和回油管路均连接的油路切换装置,油路切换装置具有在底部油池中油位高于预设油位时,使回油管路中的回油流向均油管路的均油状态;以及,在底部油池中油位低于或等于预设油位时,使回油管路中的回油流向底部油池的回油状态。
作为优选,油路切换装置还包括电磁阀、均油端连接管和油池端连接管;回油管路的出口端与电磁阀的入口相连接;均油端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电磁阀的第一出口相连通,均油端连接管的第二端与均油管路连通;油池端连接管的第一端与电磁阀的第二出口相连通,油池端连接管第二端与底部油池连通。
作为优选,在压缩机的底部油池中设有油位传感器,油位传感器安装在预设油位的高度。
作为优选,预设油位的高度不低于均油管路的入口端的高度。
作为优选,压缩机还包括位于压缩机上部的排气管路,均油管路的出口端与排气管路相连通。
作为优选,油路切换装置包括集液罐;集液罐串联在均油管路上,并将均油管路的入口端与均油管路相连通;集液罐的上端与回油管路相连接,集液罐的下端通过集液罐回流管路与底部油池连通。
作为优选,回油管路从集液罐的上端延伸到集液罐的底部。
作为优选,均油管路的入口端的高度与油池的预设油位的高度一致。
作为优选,均油管路的入口端的直径=回油管路的直径<集液罐回流管路的直径<均油管路的直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的回油切换方法,回油切换方法包括:当底部油池中油位高于预设油位时,使回油管路中的回油流向均油管路以实现均油;以及,当底部油池中油位低于或等于预设油位时,使回油管路中的回油流向底部油池以实现回油。
本发明涉及的压缩机及回油切换方法,通过在压缩机中设置回油管路、均油管路以及油路切换装置能够实现快速回油和快速均油,使得油平衡时间大幅减少,充分利用现有油量在各压缩机之间分配,有效降低注油量,减少用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压缩机在快速均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压缩机在快速回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另一种旋压缩机在快速均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另一种压缩机在快速回油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集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涉及的集液罐的在快速均油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图7是本发明涉及的集液罐的在快速回油状态下的工作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9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