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耦合放大的滤波式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1164.5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66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B60L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耦合 放大 滤波 涡流 缓速器 温度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具体是指一种基于耦合放大 的滤波式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涡流缓速器在我国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其使用的安全性越发受到 汽车生产企业和用户的重视。电涡流缓速器工作时,其转子和线圈的温度升高 很快,且电涡流缓速器的安装位置距离油封端盖很近,极易引发油箱着火,进 而发生车辆火灾事故,造成严重的损失。为了避免电涡流缓速器温度过高引起 事故的发生,需设计一种温度报警装置来检测电涡流缓速器主机的温度,当主 机温度达到设定的报警温度值时,能发出报警信号,以便驾驶人员及时发现问 题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然而,传统的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其灵敏 度和精确度并不高,无法及时的向驾驶人员发出警报,这给行车带来了极大的 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其灵敏度和精确 度并不高,无法及时的向驾驶人员发出警报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耦合放大的 滤波式电涡流缓速器温度报警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基于耦合放大的滤波式电涡流缓速 器温度报警系统,由信号输入电路,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的滤波电路,与滤 波电路相连接的电源电路,分别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触发电路、显示电路和栅 极耦合放大电路,以及与显示电路相连接的报警电路组成;所述栅极耦合放大 电路还与触发电路相连接,触发电路还与显示电路相连接;所述栅极耦合放大 电路由变压器T1,变压器T2,变压器T3,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双栅极场 效应管MOS2,三极管VT4,负极与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 正极则与触发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3,负极与变压器T2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 端相连接、正极则与电源电路相连接的电容C14,串接在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 线圈的非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第二栅极之间的电容C15,串接在 变压器T1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2的第一栅极之间的 电容C9,串接在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2 的第二栅极之间的电容C10,正极与变压器T2的副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相连接、 负极则经电阻R18后与三极管VT4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1,以及负极与三极 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正极则经电阻R17后与场效应管MOS1的第一栅极相 连接的电容C12组成;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和变压器T2 的原边电感线圈的非同名端均接地;所述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与双栅 极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相连接、其漏极则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相 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原边电感线圈的同名端与双栅极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 相连接、其非同名端则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变压器T3的副边 电感线圈的同名端和非同名端则与触发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4的集电极 接地。
所述滤波电路由滤波芯片U2,三极管VT2,正极与滤波芯片U2的VIN管 脚相连接、负极接地的极性电容C1,串接在滤波芯片U2的VIN管脚和SW管 脚之间的电感L1,P极与滤波芯片U2的SW管脚相连接、N极则与电源电路相 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负极则与三极管VT2的发 射极相连接的极性电容C2,串接在滤波芯片U2的FB管脚和三极管VT2的基 极之间的电阻R3,正极与电源电路相连接、负极则经二极管D2后与滤波芯片 U2的GND管脚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极性电容C3,以及一端与二极管D1的N 极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5后接地的电阻R4组成;所述滤波芯片U2的SHDN 管脚和VIN管脚均与信号输入电路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极性电 容C3的负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信号输入电路由温度传感器,三极管VT1,以及一端与三 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则经电位器R2后分别与三极管VT1的基极 和集电极相连接的电阻R1组成,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阻R1和电位器 R2的连接点则均与温度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电位器R2的控制端则与电阻R1和 电位器R2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滤波芯片U2的VIN 管脚相连接、其集电极则与滤波芯片U2的SHDN管脚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11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