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1530.7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福;邱利祥;赵二华;张亮;余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廖曦 |
地址: | 20094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bbr 活性污泥 复合 焦化 废水 两级 强化 生物 工艺 | ||
1.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依次进入一级A池、一级O池、一级沉淀池、Fenton反应池、二级A池、二级O池、二级沉淀池后出水;一级沉淀池与一级O池之间设有硝化液和污泥回流通道;二级沉淀池与二级O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通道;所述一级A池、一级O池、二级A池、二级O池均加有悬浮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填充率为30~50%;Fenton反应池加有H2O2和FeSO4试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O池还加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磷盐和硝化所需的碱,Fenton反应池还投加聚丙烯酰胺,二级A池中还投加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二级O池还投加硝化所需的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焦化废水预处理后进入一级A/O,一级A/O的A池和O池中分别投加悬浮填料,填充率为30~50%,通过潜水搅拌或曝气作用使悬浮填料在池内实现全池流化,运行中向一级O池中投加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磷盐和硝化所需的碱;一级A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5~25h,池内DO控制在≤0.5mg/L;一级O池水力停留时间为50~80h,池内DO控制在2~5mg/L;
(2)一级A/O出水进入一级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硝化液、污泥回流至一级A池,回流比分别为200~400%和50~100%;
(3)一级沉淀池出水进入Fenton反应池,投加H2O2和FeSO4反应30min~1h,然后调节废水pH至8~9,投加聚丙烯酰胺;
(4)Fenton反应池出水进入二级A/O,二级A/O的A池和O池中分别加有悬浮填料,填充率为30~50%,通过潜水搅拌或曝气作用使悬浮填料在池内实现全池流化,运行中向二级A池中投加反硝化所需的碳源,二级O池中投加硝化所需的碱;生化段出水的COD控制在120~150mg/L之间;二级A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0~30h,池内DO控制在≤0.5mg/L,二级O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0~20h,池内DO控制在2~5mg/L;
(5)二级A/O出水进入二级沉淀池,通过重力沉降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污泥回流至二级A池,回流比为50~100%。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O为缺氧/好氧工艺,所述A池为缺氧池,O池为好氧池。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磷盐和碱为K2HPO4和Na2CO3,投加量为0.1gK2HPO4/L和0.5gNa2CO3/L。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一级沉淀池表面水力负荷为0.5~2.0m3/(m2·h)。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H2O2和FeSO4投加量为50~100mgH2O2/L和100~200mgFeSO4/L,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5mg/L。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MBBR和活性污泥法复合的焦化废水两级A/O强化生物脱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所述碳源为甲醇,所述甲醇投加量为50~2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15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