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管件胀形防止内角起皱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21722.8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4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江;郑贤良;毛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思明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7/00 | 分类号: | B21D7/00;B21D26/033;B21D26/041;B21D3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7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件胀形 防止 内角 起皱 方法 | ||
1.一种弯管件胀形防止内角起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下料:将圆形管坯根据成形零件所需要的长度进行切割;
(2)弯管:根据零件的实际结构特点采用弯管机进行压弯、推弯或者滚弯得到弯管,弯管的弯曲半径与弯管的半径之比为1.3-1.6;
(3)成型一:将步骤(2)获得的弯管置于第一次成型模具的型腔内;所述的第一次成型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下模的表面上凹陷形成用于放置弯管的凹槽;所述的凹槽靠近弯管弯曲部分的内侧的形状与最终弯管件膨胀后的外轮廓相同,凹槽靠近弯管弯曲部分的外侧的形状相对于最终弯管件膨胀后的外轮廓向内缩进5-8mm;合模后上模和下模的凹槽尺寸相同,且合模后构成的闭环型腔的纵向横截面的周长与最终弯管件膨胀后的纵向横截面的周长相等;然后将放置弯管后的模具上下模合模进行液压成型,先限制弯管弯曲部分的外侧的膨胀而让弯曲部分的内侧先膨胀贴模,获得弯管粗件;
(4)成型二:将第一次成型后的管件粗件放入最终的弯管膨胀的第二模具型腔内;所述的第二模具包括上模、下模;下模的表面上凹陷形成用于放置弯管的、轮廓与最终弯管膨胀后的外轮廓相贴合的凹槽;合模后上模和下模的凹槽尺寸相同;然后将放置弯管后的模具上下模合模进行液压成型,获得最终弯管膨胀件,最终弯管膨胀件的弯管弯曲半径与弯管的半径之比小于1.2;
步骤(3)所述的液压成型分为四阶段液压成型,第一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0升至20MPa,时间为1.5-2.5s;第二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20MPa升至35MPa,时间为1.5-2.5s;第三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35MPa升至50MPa,时间为1.5-2.5s;第四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50MPa升至70MPa,时间为2.5-3.5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件胀形防止内角起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液压成型分为三阶段液压成型,第一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0升至20MPa,时间为1.5-2.5s;第二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20MPa升至60MPa,时间为2-3s;第三阶段控制弯管内侧液压的成型压力由60MPa升至120MPa,时间为2-3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思明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思明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17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光栅应变器
- 下一篇:一种空间管件柔性弯曲扭转成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