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3581.3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29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高申;顾芬芬;胡楚玲;姚翀;高原;张丽娟;田泾;曹伟;宫春爱;夏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P35/00;C08G7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序伦律师事务所31276 | 代理人: | 周东萍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载体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载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的主要特征是异常细胞以不受控制的速度生长,目前肿瘤疾病仍然是世界第二大死亡的原因。当前治疗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激素疗法和化疗等,而化疗是其中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化疗不能特异性地靶向给药,这使得正常的健康细胞也受到药物的攻击而损伤,限定了最大容许计量,甚者,快速地消除以及靶器官组织非特异性分布使得患者常常需要加大药量而导致经济负担增大和毒性反应增强。因此提供一种毒性小的靶向给药系统是解决化疗缺陷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目前缺乏毒性小的靶向给药系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纳米载体材料,该纳米载体材料不仅可降解、细胞毒性小,而且具有肿瘤细胞环境响应的优势,能够实现肿瘤细胞靶向给药,提高抗肿瘤药物的药效,减轻患者的痛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载体材料,该纳米载体材料为包含以下结构单元的聚合物,
其中n为3191~3572的整数。该n值的取值范围是根据GPC法测定结果所得。
所述纳米载体材料是由半胱氨酸还原裂解硫辛酸后,硫辛酸自身交联形成的聚合物。
所述半胱氨酸与硫辛酸的摩尔比为1:4~6,且所述半胱氨酸与硫辛酸的最佳摩尔比为1:5。
所述纳米载体材料的粒径为85~119nm,Zeta电位为-30~-38mV。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纳米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硫辛酸溶于甲醇,加入半胱氨酸盐酸盐反应1~24小时;
(2)去除多余的甲醇后,分别用稀盐酸和水洗涤若干次,进一步去除杂质;
(3)溶于氯仿,加入1%的胆酸钠溶液超声乳化得纳米粒,分散至蒸馏水中,得纳米载体材料。
优选的,在步骤(3)之后,还包括下述步骤(4):
离心除去大颗粒物质,再超滤除去胆酸钠,得纯化的纳米载体材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硫辛酸与半胱氨酸的反应时间为8小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包含上述纳米载体材料和药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上述纳米载体材料的应用,用于制备药物的转运载体。
本发明的纳米载体材料,是一种采用半胱氨酸还原裂解、硫辛酸自身交联成二硫键形成的纳米级载体材料,其中的二硫键在还原性条件下能够快速裂解,尤其在谷胱甘肽的作用下,释放药物,而肿瘤细胞中谷胱甘肽的浓度是正常细胞的7倍,因此由本发明材料形成的载药纳米粒具有肿瘤细胞环境响应性,且性质稳定,可细胞内降解,毒性小,为抗肿瘤药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此外,本发明纳米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反应试剂及裂解产物毒性非常小,成本低廉,利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纳米载体材料的反应结构式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新型空白纳米粒的粒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新型空白纳米粒的电位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载药纳米粒的电位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空白和载药纳米粒的透射电镜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纳米载体材料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变化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纳米载体材料的GPC分子量测定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纳米粒体外释药曲线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纳米粒摄取荧光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纳米粒摄取的流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5纳米粒入胞机制考察流式细胞检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6纳米载体材料的毒性结果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6载多西他赛纳米粒的药效结果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7载药纳米粒药效的凋亡流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7载药纳米粒药效的周期流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研制了一种由半胱氨酸还原裂解硫辛酸后,硫辛酸自身交联形成的纳米载体材料,半胱氨酸与硫辛酸的摩尔比为1:4~6,最佳摩尔比为1:5,反应时间为1~24小时,最佳反应时间为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35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音响串口线控器
- 下一篇:一种非对称性展开号筒扬声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