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润滑脂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3788.0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陆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力特油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41/02 | 分类号: | C10M141/02;C10N50/10;C10N30/06;C10N30/12;C10N40/34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冯燕青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润滑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精细化工领域,涉及一种润滑脂。
背景技术
润滑脂是用在各种类型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半固体润滑剂,也用于金属表面,起填充空隙和防锈作用。润滑脂主要由矿物油(或合成润滑油)和稠化剂调制而成,主要起润滑、减震、降低噪音、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润滑脂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和添加剂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目前市场上的润滑脂吸附力差,容易流失,且润滑脂容易被氧化,颜色呈现为微黄色,在食品机械和纺织机械中应用存在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润滑脂,达到吸附力强,不易流失,密封性能好,色泽白色晶透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脂,所述润滑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硬脂酸14%-22%,
碱土金属3%-5%,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0.7%-1.3%,
余量为烷烃。
进一步,所述烷烃为长链烷烃,烷烃的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30。足够长的碳链对于构成本发明的润滑脂的基本骨架很重要。优选条件下,烷烃的碳原子数为30-50之间。
进一步,所述碱土金属为镁、钙、锶、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进一步,所述碱土金属为镁或钙。
此外本发明润滑脂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他添加剂,例如抗氧剂和金属减活剂、极压抗磨剂、摩擦改善剂、清净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锈剂、抗氧防腐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抗乳剂等。
进一步,所述润滑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硬脂酸16%-20%,
镁或钙3%-5%,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0.9%-1.1%,
余量为烷烃,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35-50之间。
进一步,所述润滑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硬脂酸17-19%,
碱土金属4%,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
余量为烷烃,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35-50之间。
进一步,所述润滑脂包括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
硬脂酸18%,
碱土金属4%,
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
余量为烷烃,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大量创造性劳动,摸索出合适的润滑脂配方,采用本发明配方制备的润滑脂,骨架结构不松散,酸碱配比合理,带有碱土金属的有机化反应比较完全,最终制得的润滑脂结构稳定,吸附力强,从而密封性能好,也不易氧化,颜色为白色,且无毒无害,特别可用于食品机械或者纺织机械润滑使用,起到润滑、降噪、防腐、密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按照质量分数准确称取原料:硬脂酸16%,镁3%,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0.9%,三十五烷80.1%,将三十五烷和硬脂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50-180℃搅拌2.5h,然后加入氢氧化镁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降温至60-90℃搅拌,至搅拌均匀得到白色晶透的粘性膏状体,即得本实施例的润滑脂。
实施例2:
按照质量分数准确称取原料:硬脂酸17%,镁4%,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三十八烷78%,将三十八烷和硬脂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60-180℃搅拌2h,然后加入氢氧化镁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降温至70-80℃搅拌,至搅拌均匀得到白色晶透的粘性膏状体,即得本实施例的润滑脂。
实施例3
按照质量分数准确称取原料:硬脂酸18%,镁4%,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四十烷77%,将四十烷烷和硬脂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50-180℃搅拌2.5h,然后加入氧化钙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降温至60-90℃搅拌,至搅拌均匀得到白色晶透的粘性膏状体,即得本实施例的润滑脂。
实施例4
按照质量分数准确称取原料:硬脂酸19%,镁4%,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四十二烷76%,将四十二烷和硬脂酸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170-180℃搅拌3h,然后加入氢氧化钙和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降温至80-90℃搅拌,至搅拌均匀得到白色晶透的粘性膏状体,即得本实施例的润滑脂。
实施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力特油剂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力特油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37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