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分离西瓜果肉中维生素B6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27574.0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450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宇亮;徐一丹;董婷婷;卢筱佳;孙钰琨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34 | 分类号: | G01N1/3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孙雅静 |
地址: | 71006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维生素 双水相体系 吡啶离子液体 磷酸二氢钾 西瓜果肉 氯化 丁基 相对标准偏差 质量百分比 生物医药 质量分数 萃取效果 高纯度 检出限 萃取率 回收率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分离西瓜果肉中维生素B6的应用,包括氯化‑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磷酸二氢钾和水,按质量百分比计,双水相体系中氯化‑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为50%~70.1%,磷酸二氢钾为15.3%~24.2%,其余组分为水,三组分的总质量分数为100%。该方法对维生素B6的萃取率可达98.9%。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相对标准偏差较小,对样品的测定回收率高,萃取效果良好等特点。可为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提供大量,高纯度的维生素B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和分析化学的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水相体系及其分离西瓜果肉中维生素B6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维生素B6(Vitamin B6)又称吡哆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光或碱易破坏,不耐高温。是人体内某些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多种代谢反应,尤其是和氨基酸代谢有密切关系。维生素B6可减缓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其是由动脉硬化所造成的。而维生素B6的活化型式磷酸比哆醛(Pyridoxal phosphate,PDP),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受活化血小板损伤的作用,其抑制血小板凝集与血液凝固。随着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发现维生素B6在临床上还有着广泛的新用途。例如治疗贫血,抢救异烟肼中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治疗智力发育迟滞,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等。目前临床上应用维生素B6制剂防治妊娠呕吐和放射病呕吐。
鉴于维生素B6对人类医学的重大贡献,分离高纯度的维生素B6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酵母菌、肝脏、蔬菜、谷粒、肉、鱼、蛋、豆类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6,尤其西瓜的果肉中含量较大。目前维生素B6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测定和分离。但是在分析仪器、检测方法、分离测定、数据处理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大型仪器价格昂贵,分离方法效率低,耗时长,以及分离提取的维生素B6纯度低影响其药物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因此需要更高效的萃取方法来提取维生素B6。
离子液体双水相作为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绿色分离体系,其本身具有毒性小,不可燃、不挥发、不易氧化等性质。经研究发现离子液体一方面对无机和有机材料的溶解具有选择性,另一方面与某些有机溶剂互不相溶,这一特点可应用到液液萃取、液相微萃取、固相微萃取、离子液体/ 超临界CO2萃取等方面。又因其具有分相时间短、萃取率高、萃取过程不易乳化且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两相的主要成分都是水,使得其具有生物活性分子所需要的温和环境,在萃取分离生物物质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维生素B6的萃取方法中存在萃取时间长,设备昂贵,操作复杂,萃取率低等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及其分离西瓜果肉中维生素B6的应用。该方法可以获得大量的,高纯度的维生素B6,缩短维生素B6的分离时间,同时具有操作简便,不使用大型仪器,减少使用传统有机挥发性溶剂以避免带来二次污染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双水相体系,包括氯化-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磷酸二氢钾和水。
具体的,按质量百分比计,双水相体系中氯化-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为 50%~70.1%,磷酸二氢钾为15.3%~24.2%,其余为水,三者质量分数总和为100%。
优选的,按质量百分比计,双水相体系中氯化-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为 55.1%,磷酸二氢钾为18.3%,其余为水,三者质量分数总和为100%。
所述的双水相体系分离西瓜果肉中维生素B6的应用。
分离西瓜果肉中维生素B6的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待分离的西瓜果肉进行榨汁处理得到西瓜果肉原汁;
步骤二:将西瓜果肉原汁与所述的双水相体系按质量比为1:5混合进行萃取,萃取温度为25℃~35℃,萃取pH为4.5~5.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7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