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加工用润滑油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7635.3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5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凌巧;钱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市金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M141/02;C10N40/20;C10N20/02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莫祚平 |
地址: | 24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工用 润滑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用润滑油领域。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包括很多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刀具接触工件并通过刀具的运动改变工件的外形或形状。在操作中,在刀具与工件的接触区添加一种金属加工润滑剂。金属加工液有三种主要的功能:将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接触所产生的热移走;降低刀具与工件之间接触时的摩擦;阻止因接触点处的高温和高压而导致刀具与工件的焊接。
金属加工液是由各种能够实现上述优点的添加剂复配而成的,根据刀具与工件之间接触处的温度和压力,金属加工操作是在所谓的边界条件、极压条件或上述两种条件的混合状态下运行。边界条件指接触区所产生的温度不足以焊接刀具和工件时的状态。边界润滑剂通常是脂肪或皂,能够使刀具和工件分离并降低其摩擦系数。当接触温度和/或压力上升超过边界添加剂有效点时,例如在刀具速度高或增加切削负荷时,所谓的极压添加剂被使用。在接触区的高温下,极压添加剂与刀具和工件表面反应,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膜,防止新表面破坏或焊接在一起。已知可获得的极压添加剂是基于硫、氯或磷与金属表面反应。可以使用极压添加剂混合物。
为了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增加工件的表面光面质量,可以用边界润滑剂和含有硫、氯或磷的极压添加剂复配成各种金属加工液。工业上一直在寻找在多种金属加工场合具有提高性质的金属加工润滑剂。对于复杂操作,例如齿轮切削,由于在齿轮切削操作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产生高的温度和压力,对改善的润滑油的需要尤其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环境负担小的金属加工用润滑脂。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加工用润滑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
基础油10~12重量份
惰性硫2~3重量份
甘油衍生物5~8重量份
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或合成油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润滑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90~220mm2/s。
本发明采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金属加工用润滑油通过热传导来冷却工件和刀具。润滑油组合物中的添加剂也减少了接触点上的摩擦,并且极压添加剂阻止了高温或高压时的焊接或灾难性事故。在温和的负载或速度条件下,边界条件起主要作用,而在更极端条件下,加工液中的极压添加剂与刀具和/或工件上的金属发生反应,形成一层结实的膜,在高负荷/温度/压力条件下不会被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金属加工用润滑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
基础油10重量份
惰性硫2重量份
甘油衍生物5重量份
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的混合物。
实施例2,一种金属加工用润滑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
基础油12重量份
惰性硫3重量份
甘油衍生物8重量份
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
实施例3,一种金属加工用润滑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
基础油11重量份
惰性硫2.5重量份
甘油衍生物6重量份
所述基础油为合成油。
实施例4,一种金属加工用润滑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
基础油10.8重量份
惰性硫2.4重量份
甘油衍生物7重量份
所述基础油为矿物油和合成油的混合物。
润滑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为90~220mm2/s。
本发明的金属加工用润滑油通过热传导来冷却工件和刀具。润滑油组合物中的添加剂也减少了接触点上的摩擦,并且极压添加剂阻止了高温或高压时的焊接或灾难性事故。在温和的负载或速度条件下,边界条件起主要作用,而在更极端条件下,加工液中的极压添加剂与刀具和/或工件上的金属发生反应,形成一层结实的膜,在高负荷/温度/压力条件下不会被破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不仅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排列组合与变换,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市金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铜陵市金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76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