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刚性接驳机构和其控制方法以及机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28825.7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6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石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驻友邦房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石建立;北京新凯必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32 | 分类号: | B60P3/32;B60D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陈舒维,宋志强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 接驳 机构 控制 方法 以及 机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刚性接驳机构、适用于该刚性接驳机构的控制方法、以及应用该刚性接驳机构的机动车,该机动车可以是采用发动机或电动机驱动的旅居车或货车,并且,该机动车的车头和车厢可通过刚性接驳而实现车身骨架的刚性一体化。
背景技术
随着“汽居”化生活的不断推广,旅居车(俗称为“房车”)也逐渐向普及化发展。现有的旅居车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即,自行旅居车和拖挂旅居车。
自行旅居车的车头和车厢采用一体化集成式的结构。自行旅居车具有驾驶方便、形式速度高的优点。但是,由于车头与车厢无法分离,因而其使用率不高,经统计,自行旅居车大约在90%的使用时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
拖挂旅居车的车头和车厢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分体的车头和车厢通过拖挂机构实现二者之间的多自由度式对接。由于拖挂旅居车的车头和车厢可分离,因而其车头可以作为独立的交通工具被使用,从而,拖挂旅居车的使用率会大大高于自行旅居车。但是,由于拖挂旅居车的车头和车厢之间采用的是多自由度式的对接,因而其在行驶过程中极易产生蛇形运动效应、并多采用惯性制动,由此导致拖挂旅居车的驾驶难度较高、且行驶速度较低。出于上述原因,即便自行旅居车的价格多为同等级拖挂旅居车的2.5-3倍,拖挂旅居车的销量仍低于自行旅居车。
可见,现有的旅居车不能同时兼顾到驾驶操作性、行驶速度、以及使用率。同样地,货车也包括一体化集成式和分体式这两种结构,因而与旅居车存在同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刚性接驳机构,当该刚性接驳机构应用于机动车时,能够解决传统的机动车无法同时兼顾驾驶操作性、行驶速度、以及使用率的技术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刚性接驳机构包括接驳插座和接驳插头,接驳插座包括第一套筒,接 驳插头包括第二套筒、伸缩轴、控制杆、以及第一止退器和第二止退器;
第一套筒的一端形成第一对接面,第一套筒的筒壁形成第一止退槽,并且第一止退槽在靠近第一对接面的一侧形成第一限位面;
第二套筒的一端形成第二对接面,第二套筒的筒壁形成第二止退槽,并且第二止退槽在靠近第二对接面的一侧形成第二限位面;
伸缩轴装设于第二套筒中,伸缩轴具有第一开口腔和第二开口腔,并且伸缩轴具有使第一开口腔从第二对接面伸出或缩回的伸缩自由度,以在第二对接面与第一对接面彼此面对时将第一开口腔从第二套筒送入至第一套筒内、或从第一套筒回收至第二套筒内;
控制杆装设在伸缩轴中,控制杆与伸缩轴同步伸缩,并且控制杆穿过第一开口腔和第二开口腔;
第一止退器和第二止退器分别在第一开口腔和第二开口腔内同步受控于控制杆,第一止退器和第二止退器具有伸展至伸缩轴的外周面之外的开启状态和缩进至伸缩轴的外周面之内的闭合状态,并且第一止退器和第二止退器在开启状态下形成的止退面彼此相对,以使得随第一开口腔被送入第一套筒内的第一止退器在开启状态下配合第一限位面形成的止退力方向与随第二开口腔留守在第二套筒内的第二止退器在开启状态下配合第二限位面形成的止退力方向彼此相对,用以在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彼此靠近的方向上对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形成约束。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面或第二对接面进一步装设有接驳缓冲垫圈,并且接驳缓冲垫圈的厚度足以使该接驳缓冲垫圈在受到约束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对第一止退器与第一限位面之间的配合以及第二止退器与第二限位面之间的配合形成压紧力、并阻止第一对接面和第二对接面由于受到的约束而发生刚性碰撞。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对接面与第一限位面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二对接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具有第二距离,第一止退器和第二止退器在开启状态下形成的彼此面对的止退面之间具有第三距离;其中,接驳缓冲垫圈在常态下的最大厚度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之和大于第三距离,接驳缓冲垫圈在极限压缩状态下的最小厚度与第一距离以及第二距离之和小于第三距离,并且,接驳缓冲垫圈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受到约束时的厚度介于常态下的最大厚度与极限压缩状态下的最小厚度之间。
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止退器进一步具有由于第二套筒的筒壁干涉而形成开启预张力的预开状态,以使第二止退器在伸缩轴利用第一止退器在开启状态下与第一限位面的配合带动第一套筒向第二套筒回退时通过在第二止退槽处释放预张力而切换至开启状态;第一止退器进一步具有由于第一限位面的干涉而形成缩进预回力的预合状态,以使第一止退器在伸缩轴向第一套筒伸入时通过与第一限位面分离并释放缩进预回力而切换至闭合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驻友邦房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石建立;北京新凯必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驻友邦房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石建立;北京新凯必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88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产生碳纳米管及碳富勒烯的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丝杆制动保险式作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