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电场和风力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9231.8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6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松田寿;田中元史;大迫俊树;山崎显一;浅山雅弘;志村尚彦;猪亦麻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F03D1/06 | 分类号: | F03D1/06;F03D80/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王琼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场 风力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于此描述的实施例通常涉及风电场和风力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一个风力发电系统具有风力涡轮机,其中叶片(风力涡轮机叶片)被 附连到转子,且所述风力涡轮机通过利用风力能源旋转转子发电,所述风 力能源是可再生能源。
在该风力发电系统中,分开的气流有时形成在叶片的表面上以改变发 电量。例如,当风速或风向突然变化时,围绕叶片的速度三角形大大偏离 额定点,所以分开的气流在宽的范围内形成。不易于通过调整偏转角或俯 仰角充分地应对风速和风向的突然变化。因此,在该风力发电系统中,稳 定地保持发电输出是困难的,因此有时不易于提高效率。
发明内容
作为这个的对策,已提出在叶片的表面上安装气流产生装置。气流产 生装置设有一对彼此经由电介质分开的电极,并通过在所述一对电极之间 加电压而产生气流。这可抑制分开的气流的产生以增加叶片的升力,这可 以提高发电输出。也就是说,通过在叶片的表面上安装气流产生装置,有 可能获得“升力增加效果”。
特别地,已经证实,在中型风力涡轮机(额定30kW)和大型风力涡轮 机(兆瓦级)中,通过在叶片的表面上安装气流产生装置,有可能充分地 提高发电输出。进一步地,已经证实,通过使用气流产生装置来抑制分开 的气流将在叶片的下游区域上的压力损失减少至1/2到1/3。
图8是图示地示出了在根据相关技术的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其中安装有 气流产生装置的风力涡轮机的透视图。
风力涡轮机1是例如迎风型螺旋桨风力涡轮机,并且如图8所示,包 括塔2、舱3、转子4以及风向风速仪单元5。
在风力涡轮机1中,塔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它的下端部固定到埋在 地下的底座(未示出)。
在风力涡轮机1中,舱3被安装在塔2的上端部。舱3被支撑在塔2 的上端部以致可绕竖直方向轴线旋转,以便调整偏转角θy。
在风力涡轮机1中,转子4在舱3的一侧端部被可旋转地支撑,并绕 水平方向旋转轴线沿旋转方向R旋转。转子4包括毂41和多个叶片42。
在转子4中,毂4包括半椭圆体形状的端盖,并且如此形成以至于随 着它从迎风侧移向背风侧,它的外周缘表面的外直径增加。在转子4中, 多个叶片42被附连在毂41周围以致在旋转方向R上彼此分开。例如,设 有三片叶片42,且它们中的每个具有被毂41可旋转地支撑的一端,为的是 调整俯仰角α。
图9是示出了在该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叶片42中的一个的视图。图9示 出了沿叶片42的叶片厚度方向的横截面。
如图9所示,气流产生装置61被安装在叶片42上。进一步地,如图8 所示,在多个叶片42中的每个上,多个气流产生装置61被如此安装以致 被布置在展向方向上。气流产生装置61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如图8所示,在风力涡轮机1中,风向风速仪单元5在叶片42的背风 侧上被附连到舱3的上表面上。由风向风速仪单元5测量的风速和风向的 数据被输出至控制单元(未示出)。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控制单元调整 偏转角θy和俯仰角α。进一步地,根据测得的数据,控制单元控制气流产 生装置61的运行。
图10、图11A和图11B是图示地示出了在该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气流产 生装置61的视图。图10是透视图。图11A是截面图而图11B是俯视图。 图11A对应图11B中X-X部分中的横截面。图10、图11A和图11B示出 了气流产生装置61在它被安装在叶片42上(参照图9)之前的状态。
如图10、图11A和图11B所示,气流产生装置61包括基底611、第 一电极621以及第二电极622。气流产生装置61具有设在基底611上的第 一电极621和第二电极622,并且具有例如几个毫米的厚度。气流产生装置 61通过不同加工形成,例如压力加工和挤压成型加工。
在气流产生装置61中,基底611由介电材料(绝缘体)形成。例如, 基底611通过使用树脂形成,例如聚酰亚胺树脂、硅树脂(硅橡胶)、环氧 树脂或氟碳树脂,并且基底611是柔性的。作为替代,例如,基底611可 由多个预浸片的堆叠层构成,其中云母纸浸有环氧树脂。
在气流产生装置61中,第一电极621和第二电极622中的每个由导电 材料例如金属材料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92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