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油器自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29332.5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2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任萍丽;鲁明;张炎;李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2M53/04 | 分类号: | F02M53/04;F02B77/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油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油器自洁方法,属于喷油器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一台缸内直喷发动机而言,由于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喷油器处更容易形成积碳。此种类型发动机的喷油器积碳形成主要有两种状况,其一为燃油在高温环境下自氧化产生的胶质物分解沉积在喷油器中形成积碳;其二是气缸内未充分燃烧的燃油形成的碳颗粒物或胶质物沉积在喷油器的阀座处形成积碳。理论上来讲,降低喷油器处的积碳一方面可以对喷油器进行冷却,降低燃油流经通道处的温度,减少在通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自氧化产生的胶质物;另一方面,尽量分隔喷油器控制阀与燃烧后的高温气体,从而减少未充分燃烧的燃油形成的碳颗粒物或胶质物在喷油器阀座处积累的积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喷油器自洁方法,使得喷油器在不喷油与喷油两种工作状态下都能实现自清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喷油器自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进液孔与对燃油进行二次加压的高压油泵M1的出口连通,高压油泵M1的入口分别与油箱中的低压油泵M2及回流通孔连通;
b)控制器控制柱塞移动至顶部极限位置,高压油泵M1将燃油从进液孔送入柱塞腔,燃油通过出液通孔进入换向阀中,阀芯位于最上端位置,燃油从第一连通管经环槽进入右旁出口,并由右旁出口流入回流通孔中,由回流通孔流动至高压油泵M1的入口;
c)控制器控制柱塞向下移动,当柱塞封闭进液孔后,柱塞继续向下移动,柱塞下方的柱塞腔内的油压升高,该油压克服弹簧的弹力,使阀芯向下移动至下挡块处,左旁出口与右旁出口之间的通路被切断,同时阀腔内的燃油经第二连通管经螺旋形弯道进入喷嘴,最终由喷嘴喷出,实现喷油器自洁。
进一步为了循环进行自洁过程,在所述的步骤c)后,还包括步骤d),当喷油结束后,控制器控制柱塞向上移动,阀芯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回位,左旁出口与右旁出口连通,柱塞继续向上移动,燃油从高压油泵M1的入口处沿回流通孔逆向流动并进入柱塞腔内,当进液孔与柱塞腔再次连通时,由高压油泵M1泵送的高压燃油再次进入柱塞腔内,从而使柱塞腔内的油压达到设定值。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能使喷油器在不喷油时,流经喷油器的燃油在高压油泵的循环泵送过程中,对喷油器均匀地进行不间断冷却,同时防止燃油处于静稳状态,减小喷油器内燃油通道内壁上的积碳,完成自洁;本发明能使喷油器在喷油时,利用燃油流经螺旋形弯道时产生的旋转惯性力,对螺旋形弯道的内壁及喷嘴进行冲刷,防止内壁及喷嘴上产生积碳,完成自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喷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喷油器在不喷油时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喷油器在喷油时的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的螺旋形弯道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供油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柱塞腔,3、锥形腔,4、阀座,5、回流通孔,6、进液孔,7、控制器槽,8、控制器,9、喷嘴,10、换向阀,11、柱塞,12、螺旋形弯道,16、出液通孔,17、上端入口,19、阀腔,20、阀芯,21、环槽,22、右旁出口,23、上挡块,24、下挡块,25、第一连通管,26、第二连通管,27、弹簧,28、油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喷油器的自洁方法,首先对喷油器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93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梯行走支撑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气滤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