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诱变湛江等鞭金藻及其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0408.6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薛松;曹旭鹏;吴佩春;刘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2 | 分类号: | C12N1/12;C12R1/89 |
代理公司: | 21002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藏 诱变 藻株 湛江等鞭金藻 野生株 二十二碳六烯酸 中国微生物菌种 常压等离子体 等离子诱变 微生物中心 温度耐受性 低温培养 速率和 常压 户外 生长 应用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经室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的湛江等鞭金藻藻株—IM130017以及其在低温培养中的应用。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诱变藻株IM130017,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2015年11月09日,保藏编号CGMCC No.11419。本发明的湛江等鞭金藻是通过室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技术诱变获得的诱变藻株,相对与野生株具有更宽的温度耐受性,其在8‑14℃的生长速率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较野生株均有一倍的提升,适宜作为户外培养的工程藻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诱变湛江等鞭金藻及其在低温培养的应用。
背景技术
微藻为自养型微生物,因其细胞内存在光合作用系统也称为微藻植物。微藻具有高效吸收太阳能、固定二氧化碳产生生物质的能力(即光合作用能力);同时微藻作为微生物的一种,其增殖速度较快。作为单细胞生物,微藻的主要组成为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目前,微藻已经是重要的养殖饵料被养殖企业广泛应用,同时微藻也已经成为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多糖等保健食品的来源。随着化石能源枯竭的预期加剧,微藻在能源制品和精细化学品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极大关注。如本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湛江等鞭金藻,属于定鞭藻门,等鞭藻目,等鞭藻科,等鞭金藻属,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价值丰富,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藻类。
目前,实际生产应用的藻种多从自然界直接分离获得,后代的性状单一,容易出现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以及藻种退化等问题,如野生湛江等鞭金藻在水温低于15℃或高于35℃时停止生长甚至死亡,极大限制了其应用,需要从藻种入手予以改良。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等离子体源,能够在常压(1am)下产生温度在25~40℃之间的、具有高活性粒子(如处于激发态的氦原子、氧原子、氮原子、OH自由基等)浓度的等离子体射流。科学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中适当剂量的活性粒子作用于微生物(包括微藻),能够使微生物细胞壁/膜的结构及通透性改变,并引起基因损伤,进而使微生物基因序列及其代谢网络显著变化,最终导致微生物产生致畸突变。该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湛江等鞭金藻的诱变育种中【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的金藻诱变筛选方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12):84-90】。
湛江等鞭金藻IM130017正是利用上述技术所获得的一株诱变藻株,具有低温耐受力,且DHA含量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湛江等鞭金藻诱变藻株IM130017,其具有可在8-14℃水温条件下进行培养的能力,并具有高于野生株的DHA生产能力。
本发明所提供的湛江等鞭金藻IM130017(Isochrysis zhangjiangensisIM130017),是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获得的一株具有较野生株更宽温度耐受范围的诱变藻株,已于2015年11月0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登记号为CGMCC No.11419。所述湛江等鞭金藻在标准F/2培养基培养条件下的形态特征:卵圆形或圆形,细胞长6~7μm,宽5~6μm,厚4~5μm,具有两条等长从细胞顶端伸出的、长度5~7μm的鞭毛;无细胞壁,由双层膜构成的质膜包被,质膜外是2~4层的鳞片层;具有单个细胞核。
野生金藻的最适培养温度在15-35℃之间。野生湛江等鞭金藻经过室温常压等离子诱变技术诱变后,以生长速率、脂肪酸成分等指标,以经典的F/2培养基为营养,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培养测定,最终找到一株诱变株IM130017【基于常压室温等离子体技术的金藻诱变筛选方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12):84-90】。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生长速度和总脂含量高于野生株,同时能够在低至8-14℃的水温条件下生长,并且其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提升至细胞干重的4%,较野生株有近50%的提升。因此,以该株诱变金藻为出发,大大延长了户外规模培养金藻的可培养区间,提升了其高附加值代谢产物DHA的产量,具有高的实际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04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