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粘胶制备的溶解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1173.2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7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田启兵;王战龙;李殿红;黄龙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9/02 | 分类号: | C08B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何涛 |
地址: | 64400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 粘胶 循环碾磨 精碾磨 粗碾磨 换热器 黄化 制备 板式换热器 碾磨机碾磨 能源消耗 粉碎机 黄酸酯 出料 碾磨 节约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胶制备的溶解工艺。黄化结束后生成的粘胶通过黄酸酯粉碎机后,依次进入粗碾磨机和初溶解桶,在初溶解桶与粗碾磨机之间进行循环碾磨溶解;完成初溶解碾磨后的粘胶依次进入再溶解桶、精碾磨机和换热器,在再溶解桶、精碾磨机和换热器之间进行循环碾磨再溶解。将黄化后的粘胶在出料时先经过碾磨机碾磨一次后,再进入初溶解桶循环碾磨,并且将板式换热器安装在精碾磨泵后面,使粘胶得到充分溶解,并且节约生产时间和能源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粘胶纤维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粘胶制备的溶解工艺。
背景技术
粘胶纤维由天然纤维素经碱化而成碱纤维素,再与二硫化碳作用生成纤维素黄酸酯,溶解于稀碱液内得到的粘稠溶液称粘胶,粘胶经湿法纺丝和一系列处理工序后即成粘胶纤维。
粘胶的制备包括浸渍、压榨、粉碎、老化、黄化、溶解、熟成、过滤、脱泡等工序。黄化到溶解工序依次为黄化、粗细研磨和后溶解工段。后溶解的目的是将初溶解后的高度亲水的纤维素黄酸酯分散,进一步溶解在稀碱液或软化水中,制成粘胶胶体溶液。初溶解后的粘胶中还有许多纤维素黄酸酯颗粒,这些颗粒通常称为胶块。在后溶解过程中,胶块在碱液的作用下进一步膨胀和溶解,同时进行机械搅拌,在机械研磨作用下,胶块被磨碎,纤维素黄酸酯充分溶解,制成分散均匀的粘胶胶体溶液。
201010609129.4,名称为“一种粘胶纤维的后溶解工艺”的发明专利,通过循环研磨,改善了粘胶的溶解研磨状况,同时,通过换热设备的安装对粘胶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后溶解的温度能够精确的达到工艺要求。但该专利将板式换热器与后溶解机连接,为了控制粘胶温度,必须对溶解机内的粘胶降温,由于溶解机一般都在30-80方左右,体积较大,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和能源保证粘胶降温均匀。
201220006380.6,名称为“一种生产粘胶纺丝原液的后溶解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黄化机与预溶解机之间依次连接有粉碎机和用于运送物料的齿轮泵;预溶解机与后溶解机之间依次连接有用于运送物料的齿轮泵和至少一台粗碾磨机;所述的后溶解机下部出口处连接有用于运送物料的齿轮泵,从齿轮泵出来分成两路管道,每一路管道都连接一台精碾磨机,两台精碾磨机通过一条管道连接后溶解机上部,形成循环回路。该溶解系统未安装降温装置,物料在循环碾磨过程中,温度不可避免的上升,严重制约产品质量,不利于下工序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粘胶制备中胶块溶解不充分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粘胶制备的溶解工艺。将黄化后的粘胶在出料时先经过碾磨机碾磨一次后,再进入初溶解桶循环碾磨,并且将板式换热器安装在精碾磨泵后面,使粘胶得到充分溶解,并且节约生产时间和能源消耗。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粘胶制备的溶解工艺,其特征在于:黄化结束后生成的粘胶通过黄酸酯粉碎机后,依次进入粗碾磨机和初溶解桶,在初溶解桶与粗碾磨机之间进行循环碾磨溶解;完成初溶解碾磨后的粘胶依次进入再溶解桶、精碾磨机和换热器,在再溶解桶、精碾磨机和换热器之间进行循环碾磨再溶解。
由于碾磨过程中粘胶要升高温度,本发明将板式换热器安装在精碾磨泵后面,便于在循环碾磨过程中控制温度;同时,碾磨过程中降温的粘胶量较少,温度容易控制,粘胶降温更均匀,更易于工艺控制。
本发明所述完成初溶解碾磨后的粘胶从粗碾磨机进入再溶解桶。不须安装齿轮泵待设备将粘胶打入再溶解桶,简化了生产工序,节省运行费用;同时,在第一批量进行再溶解的同时,可进行第二批量的初溶解,缩短生产时间,实现连续生产。
本发明所述初溶解的温度为25-30℃,粘胶质量最稳定。
本发明所述再溶解的温度为10-15℃。
由于最佳粘胶溶解、熟成温度在18-20℃。10-15℃的低温粘胶不仅溶解效果好,而且便于下工序控制熟成度,降低熟成一次换热的能量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宾丝丽雅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11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