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控制方法和服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1375.7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74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张世鹏;谢志杰;万超;徐欣;丁超辉;毛华;王涛;廖利珍;何煦 | 申请(专利权)人: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3 | 分类号: | G06F1/32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控制 方法 服务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控制方法,所述节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分别对各个用户建立其环境及设备控制参数、耗电量、以及舒适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当前用户的预设舒适度对应的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其中,确定的所述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中的舒适度与所述预设舒适度一致;根据耗电量在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中选取节能对应关系;根据所述节能对应关系推送相应的设备控制参数至所述当前用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服务器。由于选取的节能对应关系的耗电量较低,较为节能,因此使得各个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节能对应关系所对应的较为节能的设备控制参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在使用电器设备时,一般采用的节能方式为购买能耗较低的电器设备,或者安装智能型节电插座,通过智能型节电插座对电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当电器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自动切断其电源,从而将待机功耗降低为零,或者由用户自行根据经验调节电器设备的控制参数,例如,根据经验调节电视机的亮度、冰箱的温度以及空调器的温度等。现有技术中,用户在调节电器设备的控制参数时,并不能获知以及借鉴其他用户的控制参数,例如,在舒适度一致的前提下,可能某些用户的控制参数比较节能,而另一些用户的控制参数能耗较高,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各个用户之间不能够共享较为节能的设备控制参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控制方法和服务器,旨在解决各个用户之间不能够共享较为节能的设备控制参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节能控制方法,所述节能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分别对各个用户建立其环境及设备控制参数、耗电量、以及舒适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与当前用户的预设舒适度对应的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其中,确定的所述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中的舒适度与所述预设舒适度一致;
根据耗电量在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中选取节能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节能对应关系推送相应的设备控制参数至所述当前用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还进一步提出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分别对各个用户建立其环境及设备控制参数、耗电量、以及舒适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当前用户的预设舒适度对应的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其中,确定的所述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中的舒适度与所述预设舒适度一致;
选取模块,用于根据耗电量在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中选取节能对应关系;
推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节能对应关系推送相应的设备控制参数至所述当前用户。
本发明提出的节能控制方法和服务器,通过分别对各个用户建立其环境及设备控制参数、耗电量、以及舒适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确定与当前用户的预设舒适度对应的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其中,确定的所述其他各个用户的所述对应关系中的舒适度与所述预设舒适度一致,然后根据耗电量在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中选取节能对应关系,最后根据所述节能对应关系推送相应的设备控制参数至所述当前用户,由于选取的节能对应关系的耗电量较低,较为节能,因此使得各个用户之间可以共享节能对应关系所对应的较为节能的设备控制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服务器所涉及的硬件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节能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节能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节能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节能控制方法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1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吹风(A1000)
- 下一篇:相框装饰(聚星花朵系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