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高效捕收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1745.7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86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溢强;漆静;王祖旭;唐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F9/11 | 分类号: | C07F9/11;B03D1/002;B03D101/02;B03D10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53116 | 代理人: | 谢乔良,王远同 |
地址: | 65003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高效 捕收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氧化锌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原料混合、酯化、水解和中和,具体为:
A、原料混合:预热反应罐,使之恒温在45~55℃,加入三甲基氯硅烷和C12-C14醇,搅拌,在90min内逐渐加入三氯氧磷至完全溶解,其中三甲基氯硅烷:C12-C14醇:三氯氧磷=1:1~5:1~5;
B、酯化:通入氮气进行鼓泡保护,控制反应温度在60~80℃,控制反应时间为1~2小时;
C、水解:待B步骤酯化反应结束,反应液冷却至45~55℃后加入25~30%双氧水,投料比为1~3:1,升温至60~80℃,反应3~5小时,反应结束,得到白色蜡状的C12-C14醇硅烷磷酸酯;
D、中和:待C步骤水解反应结束,添加碳酸钠进行中和,使产品pH在7左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氧化锌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2-C14醇硅烷磷酸酯含有单双酯,单双酯比例在4:1~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氧化锌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2-C14醇硅烷磷酸酯为双亲化合物,同时具备亲水基和疏水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氧化锌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2-C14醇硅烷磷酸酯含有硅烷磷酸酯基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氧化锌捕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12-C14醇硅烷磷酸酯表面张力在70~90dyn/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冶金研究院,未经昆明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174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