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组合式雨水收集模块及其预埋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1868.0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益;王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建益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李旦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组合式 雨水 收集 模块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高效组合式雨水收集模块及其预埋施工方法,它包括网孔状的长板和插板,长板通过拼接组成方形结构单元,若干个插板固定在方形结构单元的内部与四块长板共同组成方形结构单元;且各个方形结构单元之间通过卡扣相互连接;同时公布了使用该雨水收集模块的预埋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组合式雨水收集模块及其预埋施工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雨水收集模块,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模具通用性强,结构牢靠耐用,具有较高的抗压承载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水收集器领域,涉及一种能在建筑及小区、公路等场合进行雨水收集,根据需要进行雨水调蓄、回收利用的宽抗压承载强度范围雨水收集模块,具体为一种高效组合式雨水收集模块及其预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修筑露天的混凝土雨水收集池、设置公路两旁的排水渠、设置建筑的排水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排放。此种方式施工周期长,成本较高,并且收集的雨水暴露在地表,不仅容易被蒸发,而且收集的雨水水质易被污染,过滤后不易对地下水源进行有效补充。同时,由于雨水暴露在外界,时间久了容易滋生病虫和细菌,对人畜和周围环境造成健康危害和破坏。现有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将固定数量的多个安装板组装为箱体状,埋设于地底并用于形成收纳雨水的空间,但是此种箱体收集内部多为网格状的长方体支撑模板,这种结构承重较低,并且抗压承载强度范围窄,不便于共模具多用途使用。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专利1: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303461.0,申请日:2015.06.07,申请公布日:2015.08.19,公开了一种增强型雨水收集模块,其涉及一种化粪池。其特征在于它由圆柱形筒体以及设于筒体两端的封头构成,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并列设有若干紧固环,所述的紧固环的截面为半圆形,所述封头的面上设有径向加强筋。本发明具有流通性好、内部不易滞留污物,且抗拉、抗压、抗冲击强度都极高等特点。
其采用的是整体铸造的方式,结构的密封性强,但是其过于庞大,不利于安装运转,也不利于雨水的蓄积,不方便对于有雨水蓄积需求的小区、公路等使用;也不利于施工安放。
专利2: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363387.2,申请日:2014.07.02,申请公布日:2014.11.19,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模块本体为镂空结构,所述模块本体为中空结构,并且在模块本体的两侧开设有窗口。上述的雨水收集模块采用新型抗压结构,内在稳定,节省材料,整体采用新型连接部件,连接牢固,易于拆卸改动,中空结构,便于后期清理维护,适用于清洗机器人清洗、去污。
此种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比整体式易于运转,但是其采用的两部分上下扣合的形式,两部分为了承重与扣合将四角设计得比较厚实笨重,占用了较多的内部空间结构;虽然是分体结构,但是上下两部分结构也比较庞大厚重,且类似于U型结构,也不方便运输,不太适合推广运用。
专利3: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137964.5,申请日:2015.03.27,申请公布日:2015.07.22,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雨水收集模块,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侧板和封盖,所述上模块和下模块的结构相同,下模块由镂空的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与底板为一体结构的多根立柱构成,立柱的数量为偶数,并且不少于四根,立柱呈矩形方阵设置,上模块和下模块对合连接后,对接的立柱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
此种结构采用分体式结构,而且采用的是四面分体的方式,可以较方便地进行转运,易于现场搬运;但是其由于各个部件拆分比较细,组合成框架结构的零件种类比较多,不利于现场施工选择零件,不方便快速施工;同时,由于采用了多种结构,各种结构需要采用不同的模具铸造,模具的通用性差,铸造成本比较高,制造周期比较长,不利于大批量推广运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建益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建益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1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