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33133.1 申请日: 2015-11-26
公开(公告)号: CN105453753B 公开(公告)日: 2021-04-13
发明(设计)人: 和云;和兵 申请(专利权)人: 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G22/35;C05G3/80;C05F17/20;C05F17/50
代理公司: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代理人: 张玺
地址: 674100 云*** 国省代码: 云南;5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川贝母 种子 处理 方法 栽培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筛选黄褐色的成熟、饱满种子,得到待处理种子I;A2:将去离子水、有机酸和C2‑C4醇配制成稀醇酸水溶液;A3:将所述稀醇酸水溶液温度保持在20‑26℃,然后将待处理种子I浸泡在所述稀醇酸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然后捞出,充分晾干,得到干燥种子;A4:将干燥种子在10‑15℃的温度下和混合气体氛围中,以3000‑36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10‑14小时,控制的相对湿度为70‑80%,得到待处理种子II;A5:将待处理种子II与腐殖土按照1:5‑6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在8‑10℃下避光保存15‑20天,从而得到处理种子;还涉及川贝母的栽培方法。所述处理和栽培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植物种子的处理方法及该植物的栽培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川贝母种子的处理方法及川贝母栽培方法,属于药用植物种子处理及种植领域。

背景技术

川贝母(学名:Fritillaria praewalskii maxim ex Batal),是一种百合科植物,主要生长在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中,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至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的海拔3200-4200米区域内,也可见于甘肃(南部)、青海、宁夏、陕西(秦岭)和山西(南部)。

川贝母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要求年均温度0-6摄氏度,最冷月份不低于0摄氏度,最热月份不高于15摄氏度)、喜湿(最好为年降水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份至翌年4月份降水量达全年20%以上)、怕高湿、喜荫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时,植株就会枯萎;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在完全无荫蔽条件下种植,幼苗易成片晒死;日照过强会促使植株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加强,易导致鳞茎干燥率低。也正是由于其如此的生长特性,所以通常生于林中、灌丛下、草地或河滩、山谷等湿地或岩缝中,对生长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

自古以来,川贝母即为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等多种功效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在多种药学典籍中多有记载,例如《神农本草经》曰:“贝母,味辛平,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草会编》中认为其可用来“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症”;《药性论》中曰“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也正是由于贝母如此重要的治疗用途和应用,人们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目前已从川贝母中分离出了大量的活性成分,例如贝母丙素(Fritimine)、川贝酮(chuanbeinone,I)、梭砂贝母酮(delavinone,II)、贝母乙素(peiminine,III)、西贝素(imperialine,IV)、petil-idine(V)、贝母甲素(peimine,VI)、贝母辛(peimisine,VII)、solanidine 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eopyranoside(VIII)、西贝母碱(imperialine)、炉贝碱(fritiminine)等。

目前,以川贝母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众多,已达100种以上,尤其近20年开发的川贝枇杷露、川贝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等川贝母制剂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无毒,市场份额极大。可以相信,而且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川贝母将在中药领域有着更为广泛的用途和应用前景。

但与川贝母如此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应的是,其需求量大,但生长缓慢、产量低,兼之生长环境苛刻,又加之近几十年来的滥采滥挖,导致野生川贝母的数量和产量急剧降低,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产需矛盾,人们很早就开始了川贝母的人工栽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3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