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海藻生物地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3298.9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3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许加超;赵芸;郭丽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藻 生物 地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膜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藻干地膜,即一种全海藻生物地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农用塑料地膜覆盖技术自1979年以来,在国内农业生产中得到了迅速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作物产量如蔬菜、草莓、咖啡、烟草、瓜类、果树、棉花、花生、甜菜、水稻、小麦、玉米等。干旱缺水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中的关键问题,地膜覆盖技术是解决干旱缺水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技术措施。由于农用地膜具有保湿、保温、抗虫、防病、抑制杂草生长等作用,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水分利用率,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缺水问题,同时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及农业效益,成为继化肥、农药后的第三大农资。目前,国内地膜覆盖面积在2600万hm2以上,果树1.49亿亩,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一般在60-90kg/hm2,最高达165kg/hm2,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9%-16%,大豆减产5.5%-9%,蔬菜减产14.6%-59.2%。
我国农用地膜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用量现已超过230万吨,其覆盖面积和用量均列世界第一。但由于塑料薄膜是聚丙烯、聚氯乙烯成分,降解时间长达二三百年,且塑料地膜较薄,用后易破碎在农田中并夹杂了大量的沙土,很难回收利用,连年使用导致碎膜逐年累积于土壤耕层,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根系生长受阻,后茬作物减产,“白色革命”的功臣已渐变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且这一情况正在进一步恶化。日本、美国、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于上个世纪末相继着手研究可降解地膜,主要类型有: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光/生物降解地膜和利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可降解地膜等。生物降解地膜可分为化学合成高分子基地膜、天然高分子基地膜两大类,但只有所含的淀粉成分能降解,塑料成分不能降解。光降解地膜分为添加型光降解地膜和合成型光降解地膜两大类,光降解地膜降解速度快,很难控制,且这种地膜只有在光下才能降解,因此它的使用很受限制;光/生物双降解地膜能把地膜降解成小颗粒,短期内对作物生长不会有太明显的负面影响,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土壤中塑料颗粒逐渐增加,难以清除,可能带来比使用塑料地膜更严重的污染,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等也研究了以植物纤维基地膜,由于其易破损,不易机械化铺膜,同时价格较贵,难以大量推广应用。中国的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研究主要集中在PE中添加淀粉或改性淀粉,针对可生物降解地膜中除添加淀粉能够降解外,剩余大量PE或聚酯仍然残存而不能完全生物降解,还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土壤及粮食安全。
本发明研究团队为改变塑料地膜的缺陷,2013年成功研发了全生物降解的《一种海藻生物干地膜》技术,申请号为201310496202.5,并且已经获得授权,但是由于制备地膜的原料为海藻中提取的多糖-褐藻酸钠,价格高达6.5万元人民币/吨,制备的地膜成本为每平米约为1.0元人民币,合计每亩投入的地膜成本约为466.9元左右,成本较高,短期内实施推广的难度较大。
本技术全海藻生物地膜能够解决上述所有技术的不足,不仅起到保墒、保水及除杂草作用,而且能够被土壤微生物完全降解,降解产物为有机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肥料,对保护土壤环境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技术产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成本低,每平米约0.25元人民币,大田作物每亩按70%覆盖面积,投入的地膜成本约116.7元人民币,是用褐藻酸钠制备的海藻地膜成本的1/4,接近现有塑料地膜成本70~80元/亩,所以更容易推广产业化。我国大田覆盖作物2600万公顷,地膜产值达到650亿元人民币,果树1.49亿亩,地膜产值达到248亿元人民币,市场前景广阔。
本技术产品不仅具有地膜的特点和作用,并且还具备海洋生物功能性特点,如产品中的含微量元素、有机质等,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改良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抗辐射、抗菌等功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产品符合国家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产业政策。经查阅目前国内外尚无直接用褐藻制备海藻干地膜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32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