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5424.4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3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曹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红梅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419 山东省临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计算机辅助 诊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它能辅助中医工作者进行诊断和开处方,从而使中医工作者从冗重的记忆工作量中解放出来。
背景技术
中医从简单的方药开始,经过近五千年来无数前人的实践、研究与总结,已发展为独树一帜的中医学,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数千年来,救死扶伤,解除亿万病人于疾苦病痛之中,其疗效与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医师临床诊断,实质上是一个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处理的复杂过程。
西医辨证以仪器设备(X光、B超、CT、核磁共振等)的探测结果为基础,处方以现行成药为基础,医师综合检测结果据现行药品循医理诊断处方。检查、药剂与主治医师之间有明确分工,其诊疗效果除取决于医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外,还相当程度取决于检测仪器的先进性和现行药物的疗效。因而,西医的发展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每一种新仪器、新药品的发明都使西医学的发展出现一次飞跃。因而,西医历史虽短,却发展迅速,并给人们以“科学化”的印象,提高了患者的信任度,就诊面目益扩大。
而中医诊断则是以简陋的“四诊”手段(望、闻、问、切)收集舌脉及身体各部位表症,参照历代名家典型病案循医理辨证论治,下药则以经典方剂为基础临床加减药物处方,集检测、药剂及主治医师之职责于一身,因而中医临床所需应用和分析处理的数据量十分庞大。
数千年来,中医在检测手段方面几乎一成不变,与近代科技的发展关联不大,其发展主要体现在医理、药理的深化完善及病案验方等“知识的大量积累方面。因而中医的诊疗水平相当程度取决于医师记忆的数量,准确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融汇贯通能力。
基于这一特点,中医自古以来便十分注重记忆能力的训练培养,并创作了大量歌谣口诀帮助记忆。但中医知识从诊法、辨证理论、药名、方剂配比到历代名家病例病案,数据量之大,医生穷半生精力也只能记其大略,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同时,凭记忆诊断下药这一作法本身也缺乏科学性,轻者使患者对处方的正确性产生不信任感,重者可发生误诊,误下药影响疗效,以致在中国这块中医的发源地,就诊面也呈日渐萎缩的趋势。
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强大的储存记忆和分析处理功能,可使中医工作者从冗重的记忆工作量中解放出来,并有效地解决临床诊断过程中凭记忆诊断处方的弊端。因而,中医诊断计算机化(现代化)是发展中医科学的必经之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它能辅助中医工作者进行诊断和开处方,从而使中医工作者从冗重的记忆工作量中解放出来。
本中医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设计思想如下:首先分析中医师的诊断全过程,其大致步骤如下;
1.按“四诊”法收集患者的舌、脉及其它各部位表症;
2.循辨证基本理论并参照历代名家经典病案判断病症名称,确定治疗方案和基本方剂;
3.结合当时的时令、环境、病人素质、病情轻重、疾病夹杂等因素,对经典方剂的组成和剂量进行修改、调整处方;
4.通过复诊观察病情变化趋势,分析上一次处方效果,再次调整处方,逐步达到对症下药。
综观以上中医诊断全过程可以看出,中医师的每一次诊断处方,实质上都是一次新的病案设计,是个十分复杂的创造性的过程。既需调用大量事先贮存的数据推理运算,又需综合考虑许多事先无法估计的复杂因素,由医师作出临床判断,无固定模式可循。因而,无论是单纯数据库形式的“中医电脑辞典”,还是按规定模式运算的“中医自动诊断系统”,均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临床诊断要求。
本系统的设计思想即在于向医生提供一套拥有大量经典数据的病案辅助设计工具,在整个诊断过程的各环节中,始终保持医生的主导地位和作出判断的权力,同时,又能以其强大的数据记忆和联想能力,随时向医生提供各种数据,并对医生的选择和判断按经典理论作出联想和推论,提示医生考虑判断正确与否。医师可通过屏幕对话对病案内容进行逐项修改,直至完全符合医师的判断,最后将诊断结果及处方打印出来,完成全部诊断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图1中元件模块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本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
一.元件模块1
二.辅助诊断软件包2
三.中高档个人计算机及打印机3
一.元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红梅,未经曹红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5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