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5617.X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3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宗花;王晓涵;赵凯;夏建飞;张菲菲;龚世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H01M4/9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纳米 包裹 电催化 还原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通过电化学还原氧和氧化燃料而产生水作为唯一的副产品直接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是一种高效、绿色的发电技术。动力学缓慢的阴极氧还原反应是限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氧还原反应通过两种反应途径来进行能量转换:(1)两步两电子传输途径,中间产物为过氧化氢;(2)四电子传输途径,水是最终的反应产物,这种反应途径更高效,能量转换更高,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目前,铂(Pt)基催化剂仍然是使用最广泛、活性较高和有效的氧还原催化剂。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不利于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而且甲醇的渗透容易导致阴极Pt催化剂上发生氧化反应,产生混合电位,同时甲醇氧化产生的中间产物CO也会使阴极催化剂中毒,导致催化活性降低,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因此,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和耐甲醇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DMFC研究的重要课题。
碳材料由于其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机械稳定性,已经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载体。到目前为止,碳材料可通过原位掺杂、后处理和直接热解来引入异质杂原子增加它的催化活性。主要的无机元素掺杂有氮、硫、磷、硼等,过渡金属掺杂有铁、钴、镍等。在这些碳材料载体中,碳纳米管(CNTs)具有显著的导电性、更高的比表面积和易于掺杂杂原子从而导致其拥有好的催化活性。而且,CNTs还拥有好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因此这种材料可广泛地用于电催化、传感器、锂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而碳负载的过渡金属/氮掺杂材料由于其具有高的催化活性,而且合成所需的前驱体丰富和廉价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常,过渡金属和氮共掺杂的碳材料是在惰性氛围下高温热处理前驱体。在热解过程中,氧还原活性位点形成。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统制备碳负载的过渡金属/氮掺杂材料是通过简单的搅拌混合前驱体后蒸干、热处理得到最终的催化剂材料,这种简单混合的方法不能使前驱体得到有效的组装,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其催化活性;另外,在热解过程中,过渡金属盐容易热解成为多种价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导致其催化活性降低、稳定性较差。因此,对催化剂前驱体进行有效的预组装,提高催化剂结构稳定性从而增加其催化活性是目前科研人员提高和改善碳负载的过渡金属/氮掺杂材料催化剂性能的主要途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颗粒杂化材料很好的保持了碳纳米管的形貌,而且钴掺杂纯度高,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葡萄糖作为碳源和还原剂在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电催化氧还原催化剂中的应用。
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三聚氰胺、钴盐和葡萄糖反应制得自组装三聚氰胺前驱体,自组装三聚氰胺前驱体经过焙烧,制得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纳米颗粒杂化材料电催化氧还原催化剂。
上述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电催化氧还原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自组装三聚氰胺前驱体的制备:
将三聚氰胺、钴盐、葡萄糖以及溶剂混合,得到混合物,调节混合物的pH值至2.5-5.0,搅拌设定时间,混合均匀,干燥后制得自组装三聚氰胺前驱体;
2)将步骤1)中制备的自组装三聚氰胺前驱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焙烧,焙烧过程为程序升温,升温速率为2~10℃/min,制得氮掺杂碳纳米管包裹钴纳米颗粒杂化材料电催化氧还原催化剂(Co-N-CNTs)。
优选的,步骤1)中,三聚氰胺、钴盐和葡萄糖的加入量的摩尔比为1:(0.5-2):(0.3-1)。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钴盐为六水合硝酸钴、四水合乙酸钴或者六水合氯化钴。
优选的,步骤1)中,利用盐酸或者硝酸调节混合物的pH值,盐酸的浓度优选为1mol/L,硝酸的浓度优选为1mol/L。
优选的,步骤1)中,搅拌的时间为20-40min。
优选的,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将混合物进行离心分离,去除上清液后干燥待用。
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中,干燥的方式为冷冻干燥或真空干燥,优选为冷冻干燥。
冷冻干燥可以很好的保持自组装三聚氰胺前驱体的形貌,有效的防止前驱体团聚。
优选的,步骤2)中,惰性气体为氩气或者氮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56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