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6484.8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78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亮;王玉芹;李春如;胡国佐;彭国杰;刘艳菊;孙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A01G18/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宋艳;刘云贵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蝉花菌种进行扩大培养;步骤2,将步骤1扩大培养得到的菌种进行固体培养;步骤3,对子实体进行采收;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固体培养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200PPM。本发明将固体培养阶段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200PPM以下,能显著提高蝉花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蝉花(Isaria cicadae Miquel)属于真菌界(FUNGI)的子囊菌门(Ascomycota)、盘菌亚门(Pezizomycotin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虫草科(Cordycipitaceae)、棒束孢属(Isaria),是我国名贵的中药材,是寄生在蝉(俗称“知了”)上的一种虫草菌。其药用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药用价值。主要成分有腺苷、虫草多糖、虫草酸(甘露醇)、虫草素、尿嘧啶、甾醇、生物碱、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元素等。
蝉花具有独特而广泛的功效,如改善肾功能,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滋补强壮,提高细胞能力、抗疲劳,降血压、血糖,解热、镇痛、改善睡眠,改善脂质代谢,促进造血,抗真菌,抗衰老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该方法培养得到的蝉花子实体粗壮、产量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蝉花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蝉花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步骤2,将步骤1扩大培养得到的菌种进行固体培养;
步骤3,对子实体进行采收;
其中,在步骤2固体培养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200PPM。
进一步,步骤2固体培养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000PPM。
更进一步,步骤2固体培养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为500~800PPM。
进一步,步骤2所述固体培养分为暗培养和光培养阶段,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为暗培养;从子实体始发至采收阶段为光培养。步骤2在固体培养过程中的光培养阶段控制二氧化碳浓度。
进一步,步骤2所述固体培养的培养条件为:暗培养阶段培养温度20-25℃,相对湿度为70-80%;光培养阶段培养温度为20-22℃,相对湿度为70-80%。
更进一步,步骤2光培养阶段光照强度为100-200Lx。
更进一步,步骤2光培养阶段每天通风2~3次,每次0.5~1小时。
进一步,步骤1扩大培养的培养温度为20~25℃。
进一步,步骤1所述扩大培养包括斜面培养和液体培养;更进一步,所述液体培养包括摇瓶培养、种子罐培养和发酵罐培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步骤2固体培养的接种量为5%~15%;更进一步,接种量为7%~12%。
进一步,步骤2固体培养阶段培养基含水量为55-65%。
进一步,步骤3对子实体进行采收后还包括步骤4对子实体进行干燥。
本发明斜面培养、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所采用的培养基均为本领域常规培养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64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