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韧性耐磨耐撕裂阻燃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6503.7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44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朱成颍;叶明高;张平;陆长文;汪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南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18;H01B7/295;H01B7/28;H01B7/17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3831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韧性 耐磨 撕裂 阻燃 电缆 | ||
1.一种高韧性耐磨耐撕裂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1)、包覆导体(1)的绝缘层(2)、包覆绝缘层(2)的填充层(3)、包覆填充层(3)的屏蔽层(4)、包覆屏蔽层(4)的铠装层(5)和包覆铠装层(5)的外护套(6);
其中外护套(6)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氢化丁腈橡胶50-55份,丁苯橡胶32-35份,对位芳纶纤维18-22份,高阻燃性能树脂颗粒14-17份,氨基甲酸酯硫化剂2.5-3.5份,促进剂TMTD3-5份,方解石27-30份,炭黑N55024-27份,石英粉18-21份,氧化镁2-4份,硅烷偶联剂A-1511.6-2.4份,橡胶补强剂XRE0.7-1.1份,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3-6份,4,5-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3份,N-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3-0.6份,钙锌复合稳定剂2-4份,防老剂8PPD0.8-1.2份,防老剂SP1.1-1.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韧性耐磨耐撕裂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外护套(6)的原料中,氢化丁腈橡胶、丁苯橡胶、对位芳纶纤维、高阻燃性能树脂颗粒的重量比为52-53:33-34:19-21:15-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高韧性耐磨耐撕裂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外护套(6)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氢化丁腈橡胶52-53份,丁苯橡胶33-34份,对位芳纶纤维19-21份,高阻燃性能树脂颗粒15-16份,氨基甲酸酯硫化剂2.8-3.2份,促进剂TMTD3.5-4.5份,方解石28-29份,炭黑N55025-26份,石英粉19-20份,氧化镁2.5-3份,硅烷偶联剂A-1511.8-2.2份,橡胶补强剂XRE0.8-1份,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4-5份,4,5-环氧四氢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8-2.9份,N-环己基硫代邻苯二甲酰亚胺0.4-0.5份,钙锌复合稳定剂2.5-3份,防老剂8PPD0.9-1.1份,防老剂SP1.2-1.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高韧性耐磨耐撕裂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外护套(6)原料中的复合阻燃相变微囊制备方法如下:
S1、将二乙烯苯、苯乙烯和2-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均匀后继续加入致孔剂,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卡拉胶、氯化钠、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升温,接着投入物料A,然后升温,保温,再升温,保温后,清洗,过滤,干燥得到大孔径树脂颗粒;
S3、将季戊四醇和磷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升温至120-125℃,保温,接着添加三聚氰胺,搅拌后继续添加甲醛,保温后降温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接着向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添加三氧化二锑、大孔径树脂颗粒、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高阻燃性能树脂颗粒。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高韧性耐磨耐撕裂阻燃电缆,其特征在于,外护套(6)原料中的复合阻燃相变微囊制备方法如下:
S1、将二乙烯苯、苯乙烯和份2-甲基丙烯酸甲酯混合均匀,接着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搅拌均匀后继续加入致孔剂,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卡拉胶、氯化钠、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后,升温至55-58℃,接着投入物料A,然后以3-5℃/h的速度升温至65-68℃,保温3-4h,再以3-5℃/h的速度升温至90-95℃,保温4-5h后,清洗,过滤,干燥得到大孔径树脂颗粒;
S3、将季戊四醇和质量分数为25-28wt%的磷酸水溶液混合均匀,升温至125-128℃,保温25-30min,接着添加三聚氰胺,搅拌后继续添加甲醛,保温55-60min后降温至45-50℃得到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接着向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添加三氧化二锑、大孔径树脂颗粒、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高阻燃性能树脂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南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南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650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