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顺式肉桂醛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6691.3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9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23 |
发明(设计)人: | 薛延丰;石志琦;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N35/04 | 分类号: | A01N35/04;A01N25/30;A01P3/00;A01N43/84;A01N47/34;A01N47/1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顺式 肉桂 植物 杀菌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中的蔬菜防病治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顺式肉桂醛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辣椒在我国种植范围广、面积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7个省区有干制辣椒栽培,年种植500万亩以上。辣椒已成为部分省份农民脱贫致富的特色经济作物。但近年来,由于同一品种的连作,设施栽培的土壤经常处在高温、高湿、高蒸发、无雨水淋溶的环境中,造成疫病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逐年扩展。每年因辣椒疫病造成损失20%一30%,严重时高达70%一80%,产量损失十分显著,是辣椒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其病原菌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并且随着作物连作病菌数逐年增加,危害越来越严重。辣椒疫病在辣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辣椒现蕾和坐果时发生严重。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此病可危害根、茎秆、枝条、果实和叶片,严重时可造成死秧、烂果,减产甚至绝产。辣椒疫病亦称辣椒枯萎病、辣椒疫霉病,是由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可称之为“辣椒癌症”,常造成辣椒减产,甚止绝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辣椒的毁灭性病害。辣椒疫病防治已成为全国辣椒生产面临的重大课题。
近十年来,人们已在查清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化学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辣椒疫病防治难题。目前对蔬菜疫病的药剂防治主要还是使用化学农药,如:乙磷铝、甲霜灵、普力克、阿米西达等。但是,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产生农药残留,而且随着化学农药的逐年使用疫霉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加,为此菜农只能加大农药的使用量,若过度加大用量,不仅会影响辣椒生长,增加辣椒果实中农药残留量,抑制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生长,而且会污染环境,增加生产成本。由此,农药使用和依赖程度呈现出恶性循环状态。
近20余年的化学防治研究表明,仅利用化学农药防治辣椒疫病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鉴于此,开发研制出高效、环境友好型植物源生物农药就成为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通过植物源天然化合物改良后制成的生物农药,一方面对植株的果、花、叶都无危害,对人畜安全,具有高效无残留,无药害,无抗性药性等优点;另一方面在控制病害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
而肉桂醛通常称为桂醛,天然存在于斯里兰卡肉桂油、桂皮油、藿香油、风信子油和玫瑰油等精油中。桂醛有顺式和反式两种异构体,现商用的桂醛,无论是天然的或者是合成的桂醛,都是反式体。具有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真菌效果更为显著。日本医学专家研究发现,肉桂醛对真菌有显著疗效,对22种条件致病性真菌进行肉桂醛抗真菌作用研究表明:肉桂醛是抗真菌的活性物质,主要是通过破坏真菌细胞壁,使药物渗入真菌细胞内,破坏细胞器而起到杀菌作用。发明者前期研究发现顺式肉桂醛对辣椒疫霉菌的杀菌效果明显优于反式肉桂醛,即常见的天然肉桂醛。故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出新型杀菌剂用于防止辣椒疫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顺式肉桂醛的,集抗菌、营养、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多功效新型环境友好型植物源杀菌制剂,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同类产品效果不佳,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顺式肉桂醛的植物源杀菌制剂,它包含如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其中,优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其中,所述的乳化剂为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萘磺酸钙、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和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其中,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配方进一步优选为:
上述植物源杀菌制剂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将配方量的顺式肉桂醛溶于部分乙醇中,混合均匀后备用;
(2)将配方量的乳化剂和配方量的氮酮溶于剩余乙醇中,混合均匀后备用;
(3)将步骤(1)中所得的混合体系和步骤(2)中所得的混合体系混合后,加入配方量的水,混合均匀,即得。
其中,步骤(1)和步骤(2)中所用的乙醇能完全溶解相应的溶质即可,步骤(1)和步骤(2)中乙醇的用量之和为配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66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A01N 人体、动植物体或其局部的保存
A01N35-00 含有机化合物的杀生剂、害虫驱避剂或引诱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有机化合物包含带有两个连于杂原子的键的碳原子,其中至多1个键连于卤素,例如醛基
A01N35-02 .含有脂族键合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4 .含有直接连在芳环系的醛或酮基,或其硫代类似物,例如苯乙酮;其衍生物,例如缩醛
A01N35-06 .含有酮基或硫酮基作为环的一部分,例如环己酮、醌;其衍生物,例如缩酮
A01N35-08 .至少1个键合杂原子的键是连在氮上
A01N35-10 ..含有碳氮双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