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VS1在制备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7217.2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2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榕;张媛;肖旭东;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计算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K31/407 | 分类号: | A61K31/407;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癌 制备 上述化合物 先导化合物 已知化合物 新药研发 作用靶标 经验证 新应用 可用 应用 筛选 | ||
本发明涉及已知化合物的新应用,具体涉及化合物VS1在制备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经验证上述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用于制备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本发明以ERBB3为作用靶标,经过筛选得到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旨在为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的新药研发提供候选的先导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已知化合物的新用途,具体涉及化合物VS1在制备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产物是指动物、植物、昆虫、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人和动物体内许许多多内源性的化学成分统称作天然产物,其中主要包括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酸、各种酶类、单糖、寡糖、多糖等天然存在的化学成分。天然产物在药物研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已开发出的典型药物有奎宁、吗啡、地高辛、长春新碱等。从天然产物中寻找生物活性成分和先导物,以研究创新药物,是世界各国新药研究科学工作者公认的有效途径之一,也已取得许多成果。
作为全球头号癌症杀手,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仍呈持续上升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在中国尤其明显。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共同影响。然而,由于内因中的基因变异种类繁多,使得目前很难开发出新的能有效治疗肺癌的疗法或者药物。
密歇根大学综合研究中心最新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表明,肺癌中的基因异常主要分布在两个基因路径中:Hippo通路和神经调节蛋白1(NRG1)通路,其中NRG1通路在以前的癌症中没有发现过。对NRG1通路进行药物研究,通过虚拟筛选获得靶向小分子药物,将有助于研究治疗肺癌的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由于与合成化合物相比,天然产物与人体内的内生代谢产物结构相似,具有更好的成药性,学术界普遍认为其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比如之前发现有抗肿瘤效果的天然喹啉化合物6-甲基犬尿喹啉酸,就是从麻黄中分离出来的。
目前,基于肿瘤细胞的ERBB家族(EGFR同源异构体)特异性分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靶向药物已被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主要靶向药物有两大类:一类是小分子抑制剂,以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简称TKI)为主。其进入细胞内,并直接作用于ERBB家族的胞内区,从而干扰三磷酸腺苷(ATP)结合。代表性的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和厄洛替尼(Erlotinib)。另一类是单克隆抗体,其作用于胞外区,竞争性地抑制配体与ERBB家族的结合,从而使受体失去活性,影响细胞的生长,代表性的药物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但是,根据对ERBB3抑制剂的已有文献调研,发现抑制剂以单克隆抗体为主,化学小分子药物也主要来源于合成。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以ERBB3为作用靶标,经过筛选得到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化合物,旨在为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的新药研发提供候选的先导化合物。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化合物VS1在制备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化合物VS1化学结构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计算中心,未经北京市计算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72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