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及其制备工艺、高温电热片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37576.8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72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冯冠平;刘海滨;谭化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86 | 分类号: | H05B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86 | 代理人: | 肖淑芳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透明 电热 及其 制备 工艺 高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包括透明基材、透明导电层、电极;透明导电层形成于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侧;电极由汇流条和若干内电极构成,内电极由汇流条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电极位于透明导电层上且与透明导电层电接触。以及公开了一种高温电热片,包括基材、加热层、电极;所述电极结构为叉指结构或者为两条平行条状结构。本发明通过汇流条和内电极的设置、减小两电极间的间距使得两电极间的透明导电层的电阻减小,从而可以使用低电压供电,正常可以采用日用的锂电池电压,即可达到迅速加热至90‑180℃。可以在石墨烯两面设置两套电极,这两套电极的内电极错开一定距离,这样可进一步保证加热的均匀性,在同样的低电压下提高加热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电热膜及其制备工艺,尤其是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高温电热片及其制备工艺;透明电热膜和高温电热片均同属于电热膜领域。
背景技术
透明加热膜通常采用在膜材表面镀透明导电涂层,然后在导电涂层表面制作导电电极,电极通常为两平行的金属条,两金属条分别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电流流经透明导电涂层产生热量,如图1所示(参见公开号为CN103828482A的专利)。目前常用的透明导电层石墨烯、碳纳米管、ITO、FTO、AZO等在膜厚较薄时方块电阻较大,这使得必须使用较高的供电电压才能满足加热要求,不利于电热膜的安全和便携性使用要求;而且,厚度增加虽可以降低使用电压,但增加了材料成本,同时降低了生产效率和透光率。
公开号为CN102883486A、名称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透明电加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中,透明电加热薄膜包括透明柔性衬底,透明柔性衬底上设置石墨烯膜,石墨烯膜上设有导电连接网膜,导电连接网膜上设有电极,电极与导电连接网膜及石墨烯膜电连接;电极上设置防护层,防护层覆盖在电极上,并覆盖在石墨烯膜及导电连接网膜上。该专利提出采用石墨烯和导电连接网膜作为电热膜的透明加热材料,该方法可以通过导电连接网膜降低整体透明导电材料的方阻,但存在如下缺点:
1)导电连接网膜的方阻通常远小于石墨烯方阻,而二者是并连关系,这样起加热作用的主要是导电连接网膜而不是石墨烯。
2)导电连接网膜的线径<5μm,采用常规的金属材料通电时极易被烧毁使电热膜失效。
现有技术中也曾提出一种石墨烯柔性透明加热元件及其制备方法,为增强加热的均匀性使用图案化透明电极,透明电极中部接电极。但图案化电极也使用透明导电材料,因透明导电材料导电性较差,引入图案化电极后也很难获得降低使用电压的效果,因此必须使用多层(5-6层)石墨烯降低电阻以降低使用电压。此外,如果使用两平行电极而不是图案化电极,则获得的加热均匀性较差,温度最高点和最低点差别60K以上,难以实现实用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该透明电热膜可以在低电压(≤12V)下工作,达到预期的温度。
进一步地,该透明电热膜加热均匀性良好。
更进一步地,该透明电热膜使用较薄的透明导电层加热,使用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层时可使用单层石墨烯,同时该电热膜使用很低的电压(如≤1.5V)即可获得与传统透明电热膜相同的加热效果,且起发热作用的是透明导电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低电压透明电热膜的制备工艺。
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包括透明基材、透明导电层、电极;透明导电层形成于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侧;电极由汇流条和若干内电极构成,内电极由汇流条相向延伸形成叉指电极;电极位于透明导电层上且与透明导电层电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格菲电子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7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无线摇控户外灯串
- 下一篇:接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