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化学纤维生产的上油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0199.3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1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16 |
发明(设计)人: | 孙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锦辉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096 | 分类号: | D01D5/09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化学纤维 生产 上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纤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化学纤维生产的上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纤生产中,由于化纤丝线在流水线运输的时候,由于丝线之间的相互摩擦,增加了运输时需要的驱动力,同时大量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和热量,升高了化纤丝线整体的温度,可能致使化纤丝线的质量受到影响,甚至静电产生的电火花会引发化纤丝线起火,从而引起危险。若是在丝线上涂上一层油层,那么,大大减小了丝线相互间的摩擦,同时油为绝缘体,这样就大大减小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化学纤维上油是将丝束经过油浴,在纤维表面覆上一层薄膜,上油可以使纤维具有柔软的手感,改善纤维的抗静电性,降低纤维与纤维之间及纤维与其他物体间的摩擦,使加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目前,市场上的上油机,无法对上油量进行控制,导致多余的油会在丝线的流水线上残留,一方面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另一方面,造成了生产流水线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用油少,纤维上有效果佳的用于化学纤维生产的上油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化学纤维生产的上油装置,包括第一上油辊和第二上油辊,所述第一上油辊和第二上油辊位于化学纤维的两侧,所述第一上油辊和第二上油辊的下方安装有油槽,所述油槽的顶部安装有槽盖,所述槽盖上有若干通孔,所述槽盖上有储油层,所述槽盖的弧度与第一上油辊、第二上油辊相匹配;所述储油层与油槽之间安装有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与第一油泵连接,所述输油管上还连接有流量计。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层采用海绵或吸油棉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刮油结构,所述刮油结构包括上下安装的第一刮油棒和第二刮油棒,所述第一刮油棒和第二刮油棒内分别安装有一层吸油棉,所述第一刮油棒和第二刮油棒之间的间距与化学纤维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刮油结构下方安装有集油槽,所述集油槽的底部开有若干出油口,所述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路连接至油槽,所述出油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油泵。
进一步的,所述出油口处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为磁性过滤网。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第一上油辊和第二上油辊的下方安装有油槽,油槽的顶部安装有槽盖,槽盖上有若干通孔,所述槽盖上有储油层,槽盖的弧度与第一上油辊、第二上油辊相匹配;储油层与油槽之间安装有输油管,输油管与第一油泵连接,所述输油管上还连接有流量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大大节约了用油量,对化学纤维上的多余的油量可以进行回收,提高了油的利用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上油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上油辊,2第二上油辊,3化学纤维,4油槽,5槽盖,6储油层,7输油管,8第一油泵,9第一刮油棒,10第二刮油棒,11集油槽,12第二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化学纤维生产的上油装置,包括第一上油辊1和第二上油辊2,所述第一上油辊1和第二上油辊2位于化学纤维3的两侧,所述第一上油辊1和第二上油辊2的下方安装有油槽4,所述油槽4的顶部安装有槽盖5,所述槽盖5上有若干通孔,所述槽盖5上有储油层6,采用此结构,储油层6可以持续的给第一上油辊1和第二上油辊2上油,而且可以确保上油量处于适量状态,所述槽盖5的弧度与第一上油辊1、第二上油辊2相匹配,此设计结构简单,合理,给第一上油辊1和第二上油辊2上油更方便;所述储油层6与油槽4之间安装有输油管7,所述输油管7与第一油泵8连接,所述输油管7上还连接有流量计;采用此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上油量,节约用油,减少后续刮油操作。
优选的,所述储油层6采用海绵或吸油棉中的一种,采用此结构,储油层6的储油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刮油结构,所述刮油结构包括上下安装的第一刮油棒9和第二刮油棒10,所述第一刮油棒9和第二刮油棒10内分别安装有一层吸油棉,所述第一刮油棒9和第二刮油棒10之间的间距与化学纤维3相匹配,采用此结构,一方面可以将多余的废油吸走,另一方面,还可以维持化学纤维的上油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锦辉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锦辉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01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 下一篇:利用片状REBCO单晶生长REBCO块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