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40438.5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6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庄伟东;姚二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H01R12/57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黄智明 |
地址: | 211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板 折弯部 过渡部 缓冲部 插拔式 端子使用 功率模块 横向间隙 竖直间隙 插头部 压入 变形 从上至下 方向延伸 机械应力 依次设置 地连接 热应力 垮塌 折弯 屈服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插头部、过渡部和连接部,过渡部和连接部之间还设有缓冲部,缓冲部包括固定地连接在过渡部上,并且向连接部方向延伸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至少一侧的折弯部;支撑板与连接部之间设有横向间隙;支撑板与任意一个折弯部之间设置有竖直间隙。本发明的插拔式端子,将缓冲部固定在过渡部上,并且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折弯部和支撑板,支撑板与折弯部和连接部之间分别设置了竖直间隙和横向间隙,从而保证当PCB电路板压入端子时,端子的插头部屈服变形,承受了大部分的压入应力,从而减轻折弯部受到的压力,避免了端子的垮塌。端子使用过程中,其缓冲部的折弯部分,仍能通过变形来降低热应力和机械应力,最终达到增加端子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功率模块用的插拔式端子,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用于连接功率模块的焊接连接部4’,插头部1’,以及用于连接插头部1’与焊接连接部4’的V字型缓冲部3’。其中插头部1’ 与缓冲部3’ 之间还设有增强部7。该结构的端子,其连接部4’为端子的焊接面。故而该端子在插拔式,受到电路板(PCB)压入力时, V字型缓冲部3’提供端子的抗屈服能力,虽然V字型缓冲部3’能够提供一定的抗屈服力,但是长时间插拔PCB电路板,对端子的损伤较为严重,只是端子容易损坏。此外,由于V字型结构较为单薄,抗屈服能力也不是很强,特别是在高低温环境和震动环境下,该V字型结构变形增大,使用寿命更是短。
为此,也发明了一种将V字型缓冲部3’变为S型缓冲的的端子出现,但是S型缓冲部的端子,在使用过程中仍然不够理想,使用寿命偏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其目的在于提高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的弹性变形回复能力,增强其底部的屈服强度,进而提高插拔端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率模块的插拔式端子,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插头部、过渡部和连接部,过渡部和连接部之间还设有缓冲部,缓冲部包括固定地连接在过渡部上、并且向连接部方向延伸的支撑板,以及设置在支撑板至少一侧的折弯部;支撑板与连接部之间设有横向间隙;支撑板与任意一个折弯部之间设置有竖直间隙。本发明的插拔式端子,将缓冲部固定在过渡部上,并且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折弯部和支撑板,支撑板与折弯部和连接部之间分别设置了竖直间隙和横向间隙,从而保证当PCB电路板压入端子时,端子的插头部屈服变形,承受了大部分的压入应力,从而减轻折弯部受到的压力,避免了端子的垮塌。端子使用过程中,其缓冲部的折弯部分,仍能通过变形来降低热应力和机械应力,最终达到增加端子使用寿命的目的。 而竖直间隙的设置,保证了支撑板在上下运动过程中,不摩擦到折弯部,从而减少了折弯部受到的磨损,进一步增强了端子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折弯部为V型或者S型折弯,具有较好的屈服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折弯部的S型折弯包括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为60-80,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角为20-40度,进一步保证了端子具有较强的耐屈服能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折弯部的折弯角为70-76,第二折弯部的折弯角为25-32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插头部包括鱼眼插拔部,鱼眼插拔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类椭圆形鱼眼孔,减轻了端子的重量,同时保证其耐屈服能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鱼眼插拔部与过渡部之间还设有鱼眼过渡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横向间隙为0.05-0.5mm mm,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横向间隙为0.2mm。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个竖直间隙为0.2-0.8mm mm,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银茂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04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界面的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红包发送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