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园防干旱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41524.8 申请日: 2015-11-28
公开(公告)号: CN105432401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发明(设计)人: 朱忠定;陈芃;罗恩友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A01G1/00;A01C21/00
代理公司: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代理人: 郭俊玲
地址: 212345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茶园 干旱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树及相关的茶园防干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园防干旱方法。

背景技术

茶树的分布,主要受雨量、温度、海拔、风力与日光等自然环境的支配,自北纬40度至南纬30度之间,均可栽培。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有:雨量、温度、海拔、风与日光。

雨量:茶树性喜潮湿,需要多量而均匀的雨水,湿度太低,或雨量少于1500毫米,都不适合茶树生长。依测验分析,成木茶园1年间耗水量集中在春夏季,倘若年降水量超过3000毫米,而蒸发量不及1/2~1/3,即湿度太大时,茶易发生霉病、茶饼病等病症。换言之,雨量及湿度对茶叶的生长影响很大。世界著名茶区,如印度阿萨密邦年降雨量在1500~3000毫米;大吉岭在2000毫米以上,四季都不太明显;锡兰受东北季风及西南季风的影响,雨量高大6000毫米。

全年雨量分配均匀无名显旱季,三分之二以上雨量集中在主要生长的春夏季,并且年均气温在16~20℃的地区均适合栽培茶树。不仅有利于茶树生长,且品质也佳。雨量蒸发量与湿度的关系应为雨量减蒸发量等于湿度。蒸发量大,必须雨量多,才能供应茶树生长需求。

温度: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8~25℃之间,低于5℃时,茶树停止生长,高于40℃时容易死亡。其适应性视品种而异,一般来说小叶种生命力较大叶种强。温度较低的茶区,茶产量不及温度较高的区域,但品质却较优。茶区气候差异并不十分显著,平均温度在21℃左右,气温垂直分布差异也不大。如海拔10米的林口及800米的鱼池茶区,温差不足2℃,冬季气温多在10℃以上。因此茶叶不但品质佳而且产量丰富。

海拔:海拔高低决定茶叶的好坏。高山茶叶之所以较平地优良,主要是因为云雾笼罩、湿度足够且气压低、日照长,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质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涩;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对茶叶水色及出芽影响极大。

风与日光:风达二级则非经济植茶区,大叶种茶树,更须选无暴风的山地为宜。日光的长短强弱直接影响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在日光充足照射下茶树生长健全,单宁增多,适制红茶;在弱光之下,如适当遮阴则单宁减少,叶内组织发育被抑制,叶质属软,叶绿素含氮量提高,适制绿茶。一般以上午10时至下午3时采摘的品质最优,日光温度在31℃时最适制包种,在37.2℃较适制乌龙茶。

土壤条件,优良茶区土壤首先需排水良好,表土深厚,在成分方面以含腐殖质及矿物质为佳,以PH值4.5~6最适合。

然而,在大多数茶树生长的地方,不是每一年的雨量和气候环境都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不总是均匀分布,并且每年如一的,碰到干旱天气,茶叶的量产就会大大减少,且不说茶叶品质,就其产量也会大大降低。

针对上述难题,本申请人与丹阳经济林果产业分店共同协作,得出如下申请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园防干旱方法,其目的在于无论天气干旱与否,均能保证茶树正常生长,并且保证茶树采摘的茶叶具有较好的品质和口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园防干旱方法,在茶树行与行或者列与列,或者茶树的行或列与分别与行道,或者茶树与其一侧的防护树之间种植蚕豆行,待蚕豆成长成为树,将其蚕豆树作为绿肥填埋在该位置。本发明的防干旱方法,通过在茶园的茶树的行与行、列与列、茶树的行或列与行道或防护树之间的种植蚕豆的方法来进行防天气干旱,并且在蚕豆成长为蚕豆树之后,将蚕豆树直接填埋在其种植的行沟内,从而实现为茶树提供水分和绿肥,起到较好的防止茶树干旱作用,保证了茶树生长之后采摘得到的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防旱方法还包括在10月份将蚕豆播种在茶树的相应位置上,一方面这个季节适合蚕豆生长,也适合栽种茶树,另一方面此时种植蚕豆,才能保证蚕豆在冬天比较干旱的时候长势较好,保证其能有较好的防旱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防旱方法还包括待蚕豆树开花之后将其掩埋在相应的位置上,提高了蚕豆树提供水分和绿肥的效果。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蚕豆种植时与其任意一侧的茶树至少保持10cm的距离,从而避免蚕豆的生长影响到茶树的生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蚕豆自种植后,至少施一次磷肥,保证其具有较好的长势。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茶树的行与行或者列与列之间的栽培间距为120-200cm,使得茶树具有较好的生长空间,同时适宜种植蚕豆。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茶树的行与行或者列与列之间的栽培间距为180cm,便于机械化设备进入茶园进行采摘、施肥等。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15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