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矩形电连接器的转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43756.7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61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 | 分类号: | H01R13/50;H01R31/06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连接器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矩形电连接器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系统小型化、轻量化和高精度的发展,纳小型矩形电连接器得到了大量的广泛的使用,随之也对连接器的配对插合的灵活性提出了设计需求。急需一款纳矩形电连接器转接器,以达到灵活转接,或满足不同安装板间距要求的目的。图3所示是一种纳矩形及微矩形电连接器常用的一种转接器结构。此种结构采用一整体外壳3’,在壳体侧面开窗以进行灌封4’,而基座2’和5’则是从对接端装入,依靠灌封胶粘接固定,接触件1’也是一刚性针孔连接。此种结构,在装配接触件时难度较大,基座固定性差,且对于更小的纳矩形电连接器来说可行性差。因此,设计一种纳矩形电连接器转接器,其零件加工及装配容易,结构可靠显得十分必要。本发明所述的转接器机构即是针对上述情况而设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矩形电连接器的转接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纳矩形电连接器的转接器,包括罩壳、壳体A、插孔、壳体B、绝缘基座B、插针、密封垫B、绝缘基座A、密封垫A和导线;所述壳体A和壳体B分别安装于罩壳的两端,且壳体A和壳体B之间形成灌封区,所述灌封区内灌有灌封胶;所述插针设置在绝缘基座B上,并随绝缘基座B和密封垫B安装于壳体B内;所述插孔设置在绝缘基座A上,并随绝缘基座A和密封垫A安装于壳体A内,所述插孔和插针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所述灌封区内的灌封胶为环氧树脂。
所述壳体B上还设置有导向柱。
所述壳体B通过销钉与罩壳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转接器设计了壳体A和壳体B,再通过一个罩壳和销钉将壳体A和壳体B连接成一体,而插针和插孔通过压接导线连接,可以灵活实现不同高度转接器的需求;同时在罩壳侧面设计有一小缺口,采用整体灌封固定,外形尺寸超微,结构简单,零件加工及装配难度小,附件安装灵活,外观精致美观,满足了超微矩形电连接器转接器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现有的矩形电连接器的转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罩壳,2-销钉,3-壳体A,4-插孔,5-灌封区,6-壳体B,7-导向柱,8-绝缘基座B,9-插针,10-密封垫B,11-绝缘基座A,12-密封垫A,13-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纳矩形电连接器的转接器,包括罩壳1、壳体A3、插孔4、壳体B6、绝缘基座B8、插针9、密封垫B10、绝缘基座A11、密封垫A12和导线13;所述壳体A3和壳体B6分别安装于罩壳1的两端,且壳体A3和壳体B6之间形成灌封区5,所述灌封区5内灌有灌封胶;所述插针9设置在绝缘基座B8上,并随绝缘基座B8和密封垫B10安装于壳体B6内;所述插孔4设置在绝缘基座A11上,并随绝缘基座A11和密封垫A12安装于壳体A3内,所述插孔4和插针9之间通过导线13连接。
所述灌封区5内的灌封胶为环氧树脂。
所述壳体B6上还设置有导向柱7,便于在使用时与对应的接插件对插;所述壳体B6通过销钉2与罩壳1固定连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转接器设计了壳体A和壳体B,再通过一个罩壳和销钉将壳体A和壳体B连接成一体,而插针和插孔通过压接导线连接,可以灵活实现不同高度转接器的需求;同时在罩壳侧面设计有一小缺口,采用整体灌封固定,外形尺寸超微,结构简单,零件加工及装配难度小,附件安装灵活,外观精致美观,满足了超微矩形电连接器转接器的要求。本发明尤其是适用于纳矩型(接触件间距0.635mm)电连接器的转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43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